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社会 > 正文

西藏冬虫夏草采挖点见闻:“沙里淘金”者的守望

www.fjnet.cn 2013-06-23 12:37  许万虎、李远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拉萨6月23日电(记者许万虎、李远)眼下,西藏为期一个多月的冬虫夏草采挖季已接近尾声。在各个虫草采挖“大本营”里,藏族群众不断忙碌着,希望填满今年最后“一桶金”。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至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因其极少的产量和较高药用价值,被外界称为“软黄金”。

记者日前驱车从类乌齐县出发,沿途翻越三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前往距离县城50余公里的卡玛多乡虫草采挖点。车行至“季日来山”,远处山坡上移动的“小黑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10余名正在采挖虫草的当地藏族群众双膝跪地,手攥小镢头,腰挂小口袋,目光穿过纷飞的雪花,流连于低矮的灌木丛中,不断在“沙里淘金”。

扎西卓玛,28岁,类乌齐镇扎沙村村民,布满高原红的脸上贴着几绺被汗水浸湿的头发。看到记者气喘吁吁的样子,她放下手中的活,笑着说,“今天天气算是好的了,有时山里甚至一天能下5场雪,再出5次太阳。”

说话间,扎西卓玛的丈夫次仁群培惊喜地大叫起来,原来他发现了今天的第6根虫草,听到群培的叫声,村民们一股脑涌过来为他“捧场”。

记者看到,在群培发现的地方,隐约有一根紫褐色、牙签般粗细、个头不高的“小木棍”探出头来。原来,那就是虫草的“头”。群培告诉记者,虫草一般都藏在灌木丛下潮湿的角落里,旷地上是没有的。

在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中,群培小心拨开这个“小东西”四周的杂草,将它连泥带土拽了出来,骄傲地放在记者手中“秀”:刚出土的虫草摸上去凉凉的、软软的,活脱脱一个风尘仆仆的蚕宝宝。

“这个还不算大呢,有的比香烟还粗。”群培难掩心中的喜悦,捏着虫草的手微微颤抖。他说:“今年雨水多,虫草好,收购价格也高。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挖了20多天,赚了3万多。”

记者注意到,村民们在挖出虫草后,都会将土坑重新填埋、夯实。扎西卓玛说:“本来牛羊吃草就会破坏草皮,挖虫草时只有注意保护好草场,来年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告别扎西卓玛一家,记者继续前往山脚下的虫草采挖点,车行20分钟后,数百顶大小不一的白色帐篷便星星点点冒出了地平线。记者看到,采挖点里商铺、摩托车、流动医疗站点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俨然一个热闹的小集市。

“这个虫草采挖点是类乌齐县5个点中最大的一个,每天有5000多人在此采挖虫草。”卡玛多乡虫草采挖管理服务站负责人加永旦增说,虫草采挖点禁酒、禁赌,采挖人员、商户和收购商必须持有乡里发放的证件才能在此逗留。

加永旦增告诉记者,每天傍晚,采挖点便会充当起临时虫草交易中心,来自昌都各地和青海等地的收购商会在这里等候满载而归的村民,村民则将一天的劳动成果就地变现。目前收购价格为每斤7万至12万元不等。

正说着,不觉夕阳已涂满云端。帐篷边的虫草交易也正式拉开序幕:村民们围成一圈,相互点评着谁家的虫草大,谁卖的价更高,欢声笑语传至远方……

  • 责任编辑:陈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