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记者“探营”杭州救助管理站 零距离体验救助生活

www.fjnet.cn 2013-06-20 06:58  祝晓艳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见习记者 祝晓艳)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一直备受关注。2013年开始,民政部将每年的6月19日定为全国救助机构开放日。6月19日,作为首个开放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零距离”体验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生活。

在不大的救助站内,干净整洁是记者的最大感受。内部男女住宿区分开,4个人左右一个房间,不仅有空调,夏天到了,为了防蚊虫,救助站还给每个床位都装了蚊帐。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赖勤告诉记者,流浪乞讨人员进入救助站后,受救助者都要洗个热水澡,有必要的话还要理一理头发、刮刮胡子,如果是伤残或者是智障人士,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协助他们做这些事。之后会分配到一个干净的房间,一般是四人间,并有消过毒的被褥和新衣服。如果是精神患者,还会有单独隔离开的专门房间,有专门人照顾他。

“现在我们的房间基本没有味道。”赖勤边说边走进了一间救助房内,“每天早上工作人员都会用药水和紫外线进行消毒,而且当被救助人员离开后会立马换洗床单,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在一间很大的活动教室里,22岁的小李正在认真地看书,“第一次来这里,因为前天来杭州旅游,结果钱包和手机都被偷了,所以没办法才找了警察,是他们带我来这里的。”

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人,当时带了一万多元来杭州旅游,结果路上就遇上了小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有爱的地方,给了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还给我买了回家的车票,我下午就可以回去了。”小李说。

“像小李这样因为种种原因被送往救助站的人,每天都有很多。”赖勤说,“一天大概有30人左右来救助站,他们中有乞讨者、有疑似精神病人,我们的这些帮助都是自愿、无偿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的救助工作实行的是自愿受助原则,对于不愿意进救助机构接受救助的,只能进行劝导或留下必要的食品、衣物,不允许采取强制性措施。

赖勤说:“一般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是职业乞讨人员,因为怕影响其乞讨收入。还有一部分人员觉得,在救助机构内生活不够自由,而且他们不愿意被劝导返乡。”

赖勤表示,救助站的人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还是要慢慢减少。“我们也希望能从源头上解决困难户的实际需求,这样需要救助的人才能真正减少。”

“在救助站内,各种传染病在这里都会出现。”赖琴坦言,救助站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想象不到的事,工作精神压力大,待遇不高,也使得这边工作流动性比较大。

她告诉记者,08年单位推出了4个岗位,有2千多人来报名,很火爆。后来也断断续续有些人吃不了苦走了。“现在每年都有人才在流失,当年进来的,几乎现在走了已经一半。”赖勤说。

记者在副站长的手臂上看见一道长长疤,他告诉记者,这是前段时候,一个受救助者情绪激动用指甲给抓破的。赖勤也坦言,这样的事已经是常态了。“我们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但我们还是要有爱心去帮助他们,对需要救助的人员尊重是我们救助工作的关键。”(完)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