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冲出水质型缺水的重围——环境倒逼水乡江苏节水治污

www.fjnet.cn 2013-06-16 16:23  于文静、陈刚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于文静、陈刚)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水排放增加,宁静的江南水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水环境压力。南方丰水区如何在水质型缺水中突出重围?江苏省通过建设循环型节水防污社会给出答案。

为了太湖一泓碧水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诗人曾这样描绘无锡的美丽风景。然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水体污染,数年前的太湖蓝藻暴发影响饮用水事件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为了“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无锡市加速治理水环境问题。

在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副厂长谈振娇向记者展示了无色无味、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的处理出水。在这座2009年扩建的污水处理厂,每日可处理15万吨污水,其中5万吨用于再生水利用,供热电公司循环冷却、湿地生态景观、市政环卫、绿化、冲厕等用水。

“稀释污水需要大量的净水,对于江南水乡来说,节水就是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水源。”谈振娇说。

近年来,无锡积极推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在纺织、印染等行业推广污水处理回用技术。2007年以来,新建污水截流管网5450公里,是之前历年总和的3倍;对老旧居民小区实施雨污分流,市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脱氮脱磷处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超过27%。

无锡市水利局局长王鸿涌表示,目前,全市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特别是太湖湖体主要水质指标呈逐年改善趋势。

建立循环型节水防污生产模式

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的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长江、太湖下游,虽然水资源丰沛,但利用效率不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游来水水质不乐观,水问题日益突出。

造纸是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与水资源息息相关。记者在常熟的跨国纸业公司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生产全部取用长江水,2012年取水量近800万立方米。

近年来,该公司响应政府倡议,斥资上千万元对生产线、废水处理的集水池等进行节水改造。纸机工艺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7%,每天回用1500立方米处理后的废水作为污泥系统清洗水。纸机的平均吨纸水耗指标降至7立方米以下,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5立方米,废水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芬欧汇川的实例是常熟建立循环型节水防污生产模式的缩影。多年来,常熟推进循环用水和再生水回用,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2007年的29.1立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17.9立方米;发展喷灌、滴灌等高效农业节水灌溉,节水节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常熟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市依然面临工业发达造成尾水排放量大、上游过境水水质难以明显大幅改善、农村偏远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滞后等问题,必须始终坚持节水减排、节水治污,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是一种生活方式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最后一滴水。这句话警醒人们,保护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人人相关,人人有责。

记者从江苏省水利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全面启动全省1万多所中小学、1250万学生的节水型学校创建,通过学生节水意识的形成,辐射家庭及全社会。积极开展节水型宾馆、军营等载体创建,实现节水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宾馆、进军营。同时,实施八大高耗水行业节水专项行动、太湖流域节水减排、节水型器具推广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工作。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节水型社会建设七年来,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56立方米/万元降至19立方米/万元,7个市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1个市、县被列为省级试点,用水总量控制、循环用水、园区节水、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非传统水源利用等经验,为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

今后,江苏将继续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资源费标准,出台差别水价等价格政策,促进用水户节水,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纳入大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 责任编辑:陈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