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专家:释放改革红利要继续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www.fjnet.cn 2013-06-14 08:39  慕海平 张占斌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缘起

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艰巨和复杂,改革的要求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更加紧迫。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正确认识、把握和回答什么是改革红利、为什么要强调释放改革红利、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等问题,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有力地推进改革,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改革红利

我国经济之所以长期快速发展,关键是因为我们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优化了资源配置,在经济全球化的一定时期提高了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力。我国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城乡大量富裕劳动力,有低价格、比较丰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以及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加之有相对较低的资金利用成本,使经济发展享有了“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储蓄红利”。综合比较就会发现,这些潜在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具备,但当时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却非常有限。事实上,正是因为我国改革事业30多年的奋力推进,使得原有的生产要素资源得到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发展潜力得到释放,才有可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中国奇迹”。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但通过改革破除了制约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这正是我们所讲的“改革红利”。

红利,原本指的是股份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由股东所获得的超过股息的那部分利润,实际上就是通过“投资”而获得的利润“回报”。推而广之,由投入带来的发展可以被称之为发展红利。发展总是依赖于一定的制度条件的,但制度会带来交易成本,好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坏的制度则会增加交易成本。改革就是对制度的一种调整和改进,是好制度取代坏制度而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这可以说是“制度红利”。在此基础上,就容易理解什么是“改革红利”了。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我们称之为“改革”,通过这种“投资”方式所取得的特殊“利润”——改革成果,即为改革红利。换句话说,改革红利就是通过制度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进而带来超过原来资源配置方式下所能获得的增量收益和回报。“改革红利”应该是制度红利和新增发展红利的叠加,是制度变化之后而获得的“多出来”的那部分物质财富和有益成果,实质是由于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

如果将“物质财富”和“有益成果”的概念抽象化、一般化为“价值”形态,并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思维方法,则可以将“改革红利”称之为“盈余价值”,“盈余”即为“多出来”之意,即“改革红利”是通过改革的途径使得现有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而获得的“多出来”的那部分产出价值。西方经济学在阐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时也使用了大致相同的方法,也就是除去要素数量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之外,剩余部分则是由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要素质量提高带来的“赢余”或“多出来”的部分,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在这种意义上讲,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获得超过在原来资源配置方式下财富产出的那部分价值形态,即为改革红利。

从“改革红利”的定义和本质来看,“改革红利”的内涵至少应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和创新,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是创造改革红利的前提;第二层,通过要素资源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使制度红利进一步转变为发展红利,是创造改革红利的支撑;第三层,创造改革红利离不开公平公正地分配改革红利,只有做到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才能为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提供保障。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