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城镇化承载压力显现 小城镇人口向中等城市看齐

2013-06-13 09:31:14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土地供应向小城镇倾斜 提高人口承载能力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果城镇化、工业化、农村土地利用制度设计科学严谨,我国完全有把握形成梯度适宜、分级承接的农村转移人口分布格局,不会出现农民“一窝蜂”进城,大规模挤入大城市的问题。

重庆等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超过半数以上的农民都选择进入小城镇,既是因为小城镇门槛较低、成本较少,也是因为小城镇距离农民原居住地较近,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较为熟悉。大量农民转户进入小城镇,给政府城镇化战略以启示:应把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优先选择,使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吸纳农民的主要载体,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基础上,保障小城镇用地供应,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不少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土地供应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要真正建立起“人地挂钩”的机制,解决好“地随人走”的问题,农村人口迁移到哪里,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就转移到哪里;从哪里迁出的人口,哪里就相应减少这些人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促进城乡人口、土地要素的平衡流动。

建设用地指标保重点工程和大项目无可厚非,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已成其主要选择,与此相配套的土地供应不仅应倾向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应服务于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向基层倾斜的机制,提高人口承载力。

不少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是转户人口最主要的落脚地,建设用地紧缺制约着城镇化体系的完善,必须妥善改革土地供应模式,在保证满足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需求的同时,适当向小城镇倾斜已成为必然选择。应考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在用地安排上,尽量按照集约、节约标准,根据单位人口承载量和经济密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半月谈 记者李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