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弹”为何频发? “飞机延误为什么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也没有任何及时、正确的信息通知我们?”5月17日,遭遇了航空“诈弹”被迫滞留在深圳机场的微博博主@devil1987在微博里描述了机场的混乱场面,怎一个乱字了得。 面对质疑,航空公司颇感“委屈”。某航空工作人员坦言,我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法律对此类行为惩罚力度不大,规定罚金过低,此类事件一再发生,巨额损失难以承受,航空公司只能自认倒霉。 “‘诈弹案’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作案手法简单、司法惩罚力度不够以及社会公众不清楚该行为的代价,包括巨额经济代价。”北京市航空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起淮律师对本报分析说。 李伟研究过多起航班“诈弹”的案例后认为,可以看出,作案者主要出于几种不同的心态作祟:一是恶作剧的心态;二是个人对社会不满进行报复或是有组织的恐吓;三是一些精神不正常者的行为,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还是前两种居多。“恶作剧的情况很多,这也是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法律意识淡薄,心理不成熟的体现。他们为什么要以威胁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来发泄呢?就因为媒体和公众对民航安全的关注,能让个人报复社会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李伟说。 航班“诈弹”犯罪成本低。国内恐吓航班一般判刑1年半到4年,罚款不过几百元到2000元左右。但从国际上看,在美国,类似行为可以判20年,罚款10万美元及以上。同时,一般恐吓者常会打公共电话恐吓,技术侦查方式很难派上用场,增加了警方侦破案件的难度。 “打个电话就能带来大量返航,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容易满足犯罪分子扭曲的心理需求,加上法律惩戒力度不足,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制裁,部分法律意识淡薄者才频频作案。”张起淮说。 带来损失多大? 我们了解到,航班因恐怖威胁返航或迫降会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 社会成本损失中,有形成本还可以计算,比如民用航空公司的直接损失,安检执法的损失等。但更多的隐形成本,如旅客行程的延误等难以统计。 经历了航空“诈弹”的乘客纶泽感到“有苦难言”。“我要到深圳,却在起飞40分钟后迫降桂林。折腾到凌晨1时之后才从飞机里出来。行程完全被耽误了,也没法讨个说法,毕竟受影响的不止我一个。” 每一次“虚假动作”航空公司都要承担巨额经济损失。航空运输安全性必须要放在第一位,所以航空公司每次都会把威胁信息当成真实信息做应急处置。 按照惯例,遇到恐吓后,航空公司会启动紧急程序。首先了解航班的情况,如果航班尚未起飞,会紧急让旅客下机,安全部门对飞机进行全面安检。如果航班已经起飞,飞机会在最近的机场降落,起飞不久的飞机会选择返航,再进行全面安检。 所以,一场因“诈弹”导致的飞机备降,绝不是飞机返航那么简单,直接经济损失可以从数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张起淮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比如一架飞机因“诈弹”紧急备降,很可能要放掉或空耗掉几十吨以至百余吨航油。此外,要支付机场费用,协调同航线的其他航班避让、绕行,这样的紧急降落本身还可能对机身造成损害。仅其燃料成本、场地成本、人力成本、乘客补偿、维护成本等几项损失,至少超过十几万元。 |
相关阅读:
- [ 06-11]法国空管人员罢工导致大量航班取消
- [ 06-11]台湾地区制裁菲律宾 菲律宾飞台湾航班续减
- [ 06-07]虹桥机场一飞机降落时偏离跑道 航班大面积延误
- [ 06-05]上航FM9205次航班降落滑跑时连爆双胎
- [ 06-05]国航成都飞广州航班遭飞鸟撞击返航
- [ 06-04]国航成都飞广州航班遭鸟击 目前已更换飞机安抵广州
- [ 05-30]芝加哥飞北京航班因一亚裔女子上吊自杀紧急备降
- [ 05-30]“航班奇遇”:蟒蛇搭便机 女子飚歌逼降飞机(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