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大多夭折停滞回潮 局部车改易致负面激励
2013-06-13 06:45:02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从第一个“吃螃蟹”的黑龙江大庆市开始,到湖北老河口车改的“一步到位”,再到轰动全国的辽宁辽阳市弓长岭区的“昙花一现”以及北京市个别乡镇试水车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进行了公车制度试点改革,但能够长效坚持的只是少数,多数试点受多重因素影响或“夭折”,或停滞不前,甚至一些试点已出现公车“回潮”。 补贴标准设计不合理易引发质疑 1998年2月,大庆市启动了公车改革,是国内较早进行试点的城市。记者了解到,当时大庆采用了货币化补贴的方案,按级别发放车补,部分公车留用,处级干部每月补贴1500元,副处级每月1200元,而正科级每月150元,副科120元。 经历当年车改的一些知情人透露,补贴方案引起部分科级干部的不理解,不断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疑问“为什么处级干部车补是科级干部的10倍?是按什么标准测算的?”不仅如此,在实际推行中,出现有的部门改了,有的部门没改,干部车补与公车使用并存的局面。最终改革难以进行,部分单位公车“回流”。 2008年4月,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也正式启动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区直机关、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公车和领导干部,都在改革范围之内。 记者了解到,在弓长岭区车改补贴方案中,区委、区政府正职8万元/年,区人大、政协正职6 .5万元/年,区人大、政协副职4 .5万元/年,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领导、区长助理4万元/年。正科级分为四类:2.6万元/年—1万元/年不等;副科级分两类:6000元/年,5000元/年。机关里普通公务员的差旅费补贴标准,从原来每年每人1100元提高到1600元。 然而,弓长岭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仅仅实施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因“群众对高额车补反应强烈”而被叫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韩晓青等分析,从失败的车改案例中不难看出,如果不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和实际承受能力,以货币化发放为形式的车改,使官员的车补与群众的实际收入形成一定的反差,往往会引发较大争议。 |
相关阅读:
- [ 06-05]云南富宁回应“开专用车游山玩水”称未在风景区漂流
- [ 06-04]湖北襄阳45人公车私用被问责 责成补交车辆使用费
- [ 06-03]山西交管局公车为高考停驶 呼吁群众为考生让路
- [ 06-02]公车跨省买办公用品惹非议 回应内容被指越抹越黑
- [ 05-27]公车改革遇阻碍顽疾难除:一车年内换40轮胎
- [ 05-27]山东首次公开省级“三公”预算 公车费用4.96亿元
- [ 05-27]陕西出台空气污染应急方案 重污染日停部分公车
- [ 05-23]浙江平阳公车改革十年乱象依旧 顽疾为何难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