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淘宝购物24秒被盗10万元 超级网银大漏洞从何而来?

www.fjnet.cn 2013-06-10 08:01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超级网银大漏洞从何而来

业内人士透露 部分淘宝卖家使用灰色借记卡“刷信用”给骗子可乘之机

“最近淘宝买家陈女士的账户在24秒内被犯罪分子盗走10万元,原来骗子给其发送“超级网银”的授权链接,诱使其上当受骗。这一案例使不少网友对“超级网银”感到恐慌。“超级网银”真的那么可怕吗?记者调查发现,超级网银的“漏洞”一方面是因为用户不了解超级网银的使用规则,二是因为一些淘宝卖家为了“刷信用”,让大量灰色借记卡的资料“扩散”,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被骗案例】

轻信“客服QQ” “签约授权”后24秒被盗10万

根据公开信息,不久前,陈女士在某购物网站选中了一款200元的服装。商家表示,要先向厂家订货,之后再由陈女士来进行支付,并向陈女士提供了一个“代付链接”,陈女士在代付链接上进行了支付,却无法像往常一样查到交易记录,于是向店家咨询。店家表示,“系统出现异常,您购买的商品无法正常显示出交易订单,请您现在抓紧时间联系异常订单处理中心客服签约为您解冻”,并发给陈女士一个QQ号。

焦急的陈女士没有多想,便与店家提供的客服QQ进行了联系。客服表示要解冻之前的订单,需要进行“签约授权”操作,并在询问了陈女士使用的是哪家银行后提供了一个链接。

陈女士点开了上述链接,按照客服QQ的提示进行了逐步操作,随后便立即发现自己网银账户的资金有异常。她还没打通银行客服电话,就有两笔金额各为5万元的转账在24秒内完成。

根据陈女士回忆,被骗时她还使用了U盾防护并接收到了银行的转账短信提示,但为时已晚,因为已经选择了将自己的网银授权给了骗子进行操作。

【幕后链条】

大量灰色借记卡被卖给淘宝卖家 骗子手法“与时俱进”

“受骗的人都是因为不十分了解网银的一些基本原则,甚至这个被骗与超级网银并无直接关系。”对超级网银深有研究的诺基亚西门子项目经理陈朋之指出,最先曝出的受骗人群是淘宝上的许多卖家,为了刷信用,需要登记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借记卡。于是第一批骗子出来了,通过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身份证号,开通了许多借记卡,同时也签约了这些卡的超级网银被扣款,接着把这些借记卡卖给了许多淘宝卖家。淘宝卖家收到卡后,为了刷信用,于是就利用这些借记卡开通新的买家,进行买卖。

这时候骗子的机会来了,只要淘宝卖家一往这个卡里汇款,骗子可能就收到了消息提示,然后立刻对该卡发起扣款操作。于是卖家的钱一下子就不见了。第二类被骗的用户就是像陈女士这样不懂超级网银的网民,被骗子要求主动开通被他行扣款的授权。“骗子们如此与时俱进,对超级网银的了解比许多普通用户要深刻得多。所以千万不要小看骗子的‘学习’精神。” 陈朋之感叹说。

【专家观点】

“超级网银”授权过程简单 不懂规则相当于把钥匙给小偷

有网络安全机构认为,在本轮超级网银安全风波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授权规则。超级网银授权并不会对双方身份和关系进行验证,网银用户可以授权任何人对自己的账户进行查询和转账操作。其次,授权操作的过程比较简单,只需将授权页面的链接复制下来,通过聊天软件发送给他人“签约”,就可以在不同电脑上实现授权。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些银行的授权页面提示信息过于晦涩,有可能忽视其中的安全隐患。

专家表示,授权之后,别人就有了你账户的完全操作权。普通的转账每次都需要授权,而“超级网银”一旦授权就可以连续操作。

但是一些对超级网银有深入了解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被曝出资金被盗的案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用户不了解超级网银授权的基本原理,被骗子诱骗泄露个人身份信息而上当,并非超级网银本身有什么技术漏洞。这相当于把家里的钥匙给了误以为是朋友的小偷,跟网友上钓鱼网站的道理一样。当然超级网银在客户咨询指导、额度限定、单方解约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

某国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对陈女士受骗的案例分析指出,“超级网银”作为央行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风险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