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两条微博骗网民寻找“准考证”失主 恶作剧谁管?

www.fjnet.cn 2013-06-09 09:42  侯莎莎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两条寻找高考准考证主人的消息,在全国各个城市频繁转发,直到高考开考前,才有人证实,这是假消息。于是,提醒大家不要上当的第二轮网上大转发开始了。

发布假消息的源头是谁?目的何为?有没有部门去查处?记者从市公安局得到证实,目前,本市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并没有接到相关报案。公安部反电信诈骗专家金大志分析认为,此举和大家猜测的电话吸费诈骗无关,应该纯属恶作剧。

难道大家的爱心就白白被骗吗?这样的事多了,岂不成了“狼来了”,严重打击公众的信任感,真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恐怕也没人再相信了。

招领联系电话无法打通

“招领启事:陈女士在18小学附近捡到一个叫李亚成的高考准考证,望李亚成看到后与陈女士联系,联系电话:13453112081,请大家帮忙转起来,高考临近希望他能顺利参加高考。”

“捡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白娅倩、考点市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

高考前一个星期左右,招领信息就开始在网上流传。而且,这两条信息都没有注明所在城市,所有城市几乎都有网友当成是自己城市发生的事情,帮忙转发。转发数量已经无法统计。一时间,“李亚成”成了全国最马虎的考生,而“204101311”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准考证号。

记者查询发现,第一条信息里所留的电话是山西太原的电话,昨晚仍能拨通,但响了两声后被挂断。后一条信息里留的电话有不同版本,分别来自山西和甘肃,一个无法接通,一个已经关机。

专家推翻吸费诈骗推论

转发的人多,但大家都没有拨打过联系电话,因此,直到高考前夕,辟谣短信才真正转发开,多地公安部门也出面提醒大家不要上当。6月7日,“平安北京”微信发布了辟谣信息。网友们都怀疑,这是吸费诈骗。不过,各地警方只指出信息是虚假的,并未说明是否为吸费诈骗。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民警、公安部反电信诈骗专家金大志分析说,此类信息肯定不是吸费诈骗。他解释说,吸费诈骗是几年前流行的一种犯罪手段。事主会接到只响一声的电话,回拨后发现其实是个声讯台号码,按时间高额计费。随着基础电信运营商规范了管理,这种诈骗手段几乎已不再使用。

金大志认为,发布此类信息有两种可能,一种纯粹是恶作剧,一种是有人恶意发布别人的手机号进行骚扰。

市民建议

发布平台须审核手机号真假

上当转发的人中,包括很多知名人士,以及大学教授、记者等职业的人物。这在客观上也扩大了转发的范围和速度。得知受骗后,很多人很受伤。一位网友在网上诚挚地向大家道歉,“我被骗了,也让大家的爱心受到了伤害,我很抱歉,也很郁闷。”

有的人质疑,这种乱象怎么没有部门出来管理。记者了解到,此类事件,如果背后隐藏犯罪,如诈骗、严重骚扰,公安机关将介入,如果纯粹是骗着玩,没有给任何人的利益带来实际损害,很难立案侦查。

而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此类信息很难从字面上就判断出是谣言。据了解,新浪专门制定了辟谣机制,还订立了“社区公约”,发现虚假信息,网民可以直接进行举报,但这条类似传递正能量的假信息还是被大量转发了出去。

对此,有网友提出,承载信息发布的平台管理者负有监管责任。“就跟在网上发布出租房屋信息一样,不能他填写什么电话就是什么,网站管理员肯定要审核,要给所填写的手机号发送一条验证短信,只有在网上填写出了正确的验证短信,才能证明手机号是你的,才可以发布。”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开始反省,如果我们在转发消息时能再谨慎一些,加以验证,可能此类事件就能避免。比如,这两条信息中所留的联系电话,我们只要拨打一下,或者上网查一下号码归属地,起码不会造成全国转发的局面。

相关提醒

转发前先在网上搜一搜

新浪微博高级运营经理胡亚东专门介绍了一些辨别虚假信息的办法。

首先,网友看到此类信息时,可以挑去其中的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如果发现以前就曾出现,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假新闻。因为很多发布此类信息的人是想恶意骚扰他人,可能会编造不同的理由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

另外,还有些人纯粹是为了赚取微博粉丝,因此,他们会上网挑选以前有人用过的真实号码发布;其次,网友还可以利用地域特征来判断信息的真假。“如果发布的是北京的事情,但如果他的IP地址等信息显示是其他地方的人,那可信度也不高。”

相关案例

“帮忙转一下,一名北京三中的学生,叫谢露,13岁,消失几天了,她爸爸的号码是132****6970。”这是今年2月在微博上疯传的一条求助信息。但最后经核实,北京三中并无该学生,“学生谢露失踪”纯属谣言。在北京辟谣之前,“谢露”已在很多地方失踪过,而且都是当地三中的学生,比如嘉兴三中、南昌三中等等,留的手机号码也是一个,来自广西百色。发信息的人到底要干什么?曾有媒体猜测有3种可能:诈骗、恶作剧或钓鱼,但都没得到证实。记者 侯莎莎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