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央视曝抚仙湖违建高尔夫项目 凭市委书记一句话就开工

www.fjnet.cn 2013-06-07 11:35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三、市委书记一句话,环保部门开绿灯

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堂而皇之的在国家一类水源地保护区里,遍地开花的出现,抚仙湖边上的这些明显违规的房地产项目,究竟是怎样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审批的呢?记者首先来到了“澄江县环保局”。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直接告诉记者,县里正在开发的樱花谷和太阳山项目,手续齐全,而且都是省里面批的。

虽然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县里的这些项目是有手续,但他们始终没有给记者提供手续的文件。那对于像高尔夫球场这样近两年刚开工建设明显违规的项目,环保局又解释到这个只能向上级部门反映,因为也是上级部门审批的。

澄江县环保局究竟向哪里上报,工作人员始终没有透露。在江川县,县里的环保局承认,这里的一些开发项目手续还在办理之中,至于为什么环评没有通过就开工,只能解释为是市委书记要求动工的。

没有环评手续,就凭书记一句话,就能开工建设,如此特殊的项目,连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承认,对这个项目的监管根本无从谈起!

两个县的环保局回答不出记者的疑问,记者只好来到了抚仙湖管理局,综合科的张艳兵科长接待了我们。根据《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抚仙湖管理局负责湖区的监督、管理,但面对记者的提问,这名科室负责人显得十分为难。说高尔夫球场具体的事情都不清楚,因为他的身份太低层了。

无奈,记者只好找到了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所里的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多次去过抚仙湖,对抚仙湖进行过多年的研究。面对记者的提问,段昌群教授直言不讳的说,按照现在抚仙湖湖畔地区的开发,已经超过了自然界的能够允许开发的限度。

段昌群对抚仙湖水质变化十分了解。2002年,抚仙湖蓝藻爆发,湖水总氮的含量从每升0.14毫克升到了每升0.24毫克,突破1类水质标准,在抚仙湖南岸的玉带河入水口,水质已经下降到三类或四类水,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随后很多年,经过云南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使水质逐步恢复到Ⅰ类状态。2008年,“北部一片、南部一点、两边一线”是Ⅱ类,总体为Ⅰ类。可近年来,Ⅱ类的面积又有扩大的趋势,而这种无序开发,必然对抚仙湖水质造成巨大影响。

段昌群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渗析,就是润物细无声、温水煮煮青蛙式的一种馋涎,一小点一小块一个局部,一个小的项目,一个小的楼盘,一个小的在一个草皮。看起来可能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汇集起来以后,然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它的这个问题可能就会逐步地显现出来。

采访结束的时候,段教授非常认真的发出警告,他告诉记者,抚仙湖是一个水量巨大的深水型湖泊,平均深度90多米,因此,污染物滞留率高达95%以上,一旦污染物进入湖水,污染物会沉积在底部,而湖水要近200年时间才能更换一次,一旦污染,治理的难度比国内其他湖泊更大。他这几年的研究已经发现,抚仙湖的藻类正在逐步上升,与Ⅰ类水质相比,藻类量上升了6至10倍。段昌群警告说,现在这种无序开发,如果再没有人管,高原上的这个最后的明珠。不远的将来,就将会是第二个无法再回头的滇池。

财经频道评论员张鸿:过去我们谈到环境保护,经常强调无法可依,但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抚仙湖,云南省专门制订了保护条例,在国内,即使是全世界,为了保护一座湖泊而专门制订法律法规也不多见,并且在条例之上还有水法、环境保护法等等。那为什么有了法还保护不住抚仙湖?答案并不难找。公开资料显示,像“樱花谷”、“太阳山”、“仙湖锦绣”几个项目粗略计算,投资总额就有七八百亿元。

就在2007年9月,《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颁布后不到两年,2009年9月,玉溪市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其中就明码标价,市财政以奖代补:“引进一家投资3亿元以上的国际知名品牌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奖励当地政府1000万元。”一边是不创造直接效益的保护,一边是实实在在的GDP,天平如何倾斜自然一目了然。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讲,像类似抚仙湖的保护眼下最重要的还不仅仅是问责的问题,对资源所在地区如何补偿,这也是今后越来越频繁要面对的问题,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冲动要引导而不是单纯遏制,这更需要要制度设计上予以完善。否则,这次问责了现任官员,未来的继任者依然会重蹈覆辙。(央视《经济半小时》)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