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李连杰:壹基金要有在黄灯下前进的本领

www.fjnet.cn 2013-06-04 06:46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独立后的规则之殇

“独立”两年来,公众眼中的深圳壹基金形象似乎越来越高大:明星团队、民间公益慈善标杆、受企业家青睐、募款能力强大……然而,有了合法身份的壹基金并非从此一路坦途,相反,它一直在为一些数字所头疼。

2004年实行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这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深圳壹基金来说并非易事。在杨鹏看来,要等到团队足够强大时,才能使用更大金额的善款,以保证项目运作的有效。

现在深圳壹基金运作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民主考评后,才会决定是否出资支持,针对不同项目组建单独的管理团队。

目前,深圳壹基金在深圳、上海、北京、成都四地仅有不到40人的全职团队。公益慈善事业需要人才,尤其需要管理、财务、互联网、工民建等高端人才。然而,深圳壹基金却给不起、也不能给这些人高薪。

根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财务管理办法》,公益基金聘用人员的平均工资不得超过本地平均工资的2倍。要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取消免税资格。2013年,深圳平均月薪为4104元,深圳壹基金员工的平均工资就不能超过8208元。

《基金会管理条例》还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据唐艺蕾介绍,壹基金从2008年至今,除去重大灾难的年份,每年筹资为2000万~3000万元,如果按去年募款3000万元推算,壹基金今年的公益事业支出应不低于2100万元,而壹基金养人、管理费用只有210万。

210万够用吗?不够。前几年还能免费的场地、宣传等费用,因为提供者不可能长期坚持,这一块的成本正逐渐增加,壹基金只能争取到一些公益价格。

而那些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跳槽来这儿的人,从前能拿20万~40万年薪,但到了壹基金,薪水都要打折扣,哪怕是高级经理月薪也不超过1万元。有时候,为了招到更多的人才,壹基金不得不和应聘者商量,20万元的年薪掰成两份,一人一半。当年,唐艺蕾进壹基金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情况。

唐艺蕾说:“10%相当不够的,除非明年裁人,不然的话就是集体减薪。”

而在国外,公益基金的薪酬跟商业公司比较趋近,因为他们同样需要管理大量的资金,而且公益基金需要的能力与付出,甚至比商业公司还高。以比尔·盖茨基金会为例,他们的中层月薪收入在2.5万~3万美元左右。

其实,壹基金也有一个节省人力成本的方法,他们管好钱,执行让别人做就行了。正如同美国主流的基金会,主要职责就是钱的整合,不执行具体的项目。未来,壹基金也会往“民间组织的财政部”的方向发展,“很多场合我们有点像一个蓄水池,公众的捐赠到了我们这儿,就像我们又从蓄水池分出了很多水渠,又到了草根组织那儿去,为更多的机构拓展更大的空间。”杨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这属于比较理想的情况,并不是壹基金现在的状况。在很多救灾项目中,壹基金不仅是一个资源整合方,也是执行方。所以这个决定了壹基金人数少不下来,钱也少不下来。

“现在中国老百姓还是喜欢直接执行,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给了你钱,然后你又给别人,那为什么我不直接给他。”唐艺蕾向记者解释为什么壹基金现在要走执行的路线。

在许多知名的国际组织中,绿色和平就是像壹基金这样承担着执行任务的机构,其运营成本高达70%,这几乎是中国规则的六七倍。

今年芦山地震救灾期间,深圳壹基金38个全职工作人员,联合了4个救援队近百人参与生命搜救,44个民间救灾伙伴的70个工作人员与近千名志愿者共同协调物资发放。

现在深圳壹基金的合作伙伴有450多个,但负责项目的人一共只有20个左右,每个人平均负责数十个项目,这几乎就是在特别高压的情况下在走钢丝的运营。

以救灾部门为例,整个部门只有7个人,却要把200多家机构管起来,平均每个人盯几十个合作项目。

今年是唐艺蕾在壹基金的第五个年头,这些年来,她最大的感觉就是一直在打仗。“国家的规定和外部的环境给你的作为的空间、合作的空间非常有限,必须要靠绷着自己才能撑着往前走。”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