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退休老人修车做慈善 十四年捐出十余万
www.fjnet.cn 2013-05-27 06:46 申 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南通退休老人胡汉生修车做慈善,十四年捐出十余万 “我就是想做点好事”(道德建设模范) 本报记者 申 琳 “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挣钱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样会老,像我这样老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破旧的修车工具还在,用了它14年的主人却永远走了,留下还没凑足整数的8000多元善款。14年间,他用点滴修车收入,捐出超过10万元的善款,也树起一座“平民慈善”的无字丰碑。 老人叫胡汉生,生前是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的一名企业退休职工。 家门前的水泥路,笔直地通向村外。人们把它命名为“汉生路”,因为这是10年前老人用修车钱为村里修成的。 1999年,退休在家的胡汉生总想着为社会再做点事。一番盘算后,他决定修理自行车,用所得去做些公益事业。从此,在离家五里外的唐闸镇街头,多了一位佝偻着背、风里雨里修理自行车的身影。那时,他已年过七旬。 当时修自行车,补一只车胎才1块钱。收入微薄不说,日晒、风吹、雨淋,也让老人吃了不少苦头,但他却坚持了下来。14年来,老人都是一早6点多钟骑车到镇上开始忙活,11点多匆匆回家吃个午饭。再骑车回镇上,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家。 一晃三年已过,老人一数存下来的钞票,已有1.8万元,怎么用?走在村里那条泥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周围14户人家都盼着有条好路呢!老人下决心修一条水泥路,买来石子、水泥,一边请施工队,一边带着儿孙们造路基、铺石子…… 村里的路修好了,老人的慈善之路才开始。从村到镇的路上,他的身影更忙碌了。邻居唐小莲说,落雨落雪天,别人都往家跑,他却向外跑。老人家说:“落雨落雪天,谁家自行车坏了不得走怎么办?” 2005年11月的一天,一位衣着破旧、两手漆黑皲裂的老人走进南通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迎上去,本以为是求助,结果老人却表明来意:要捐1万元。 这位老人就是胡汉生,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一路询问找到这里的。南通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夏丽梅回忆,当时工作人员了解到善款的来历之后,劝他还是拿回去安度晚年,可老人朴素的话语中饱含坚决:“我就是想做点好事。” 此后多年,老人来过7次,每次都捐出1万元。 老人所在的龙潭村有个互助协会,近两年共发放救助金额21万多元,全村816人次从中受益。村党总支书记秦峰介绍,这个互助协会,就是胡汉生在2011年11月首倡的,老人带头捐出1万元,带动了村干部、党员和附近30多家企业纷纷捐款。协会首次募集资金就超过40万元。 老人在《修车小结》中说:“有人问我说,要修到哪一年?我说,依我健康能做到90岁……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挣钱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样会老,像我这样老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旧衣服、破草帽、老掉牙的自行车……老人的遗物,几乎都是多年前的东西。老伴钱淑英回忆:“他这人抠门,不舍得买新衣服,穿的都是儿孙的旧衣服。” 老人修车摊旁有个理发店,店主卜志华说: “我与老胡算是忘年交,他的修车摊多年都是摆在我理发店旁边。可这么多年来,他从不在我店里理发,一问才知道,他买了推子让老伴给他对付一下就行了。” “工资外的每一分钱,他都用来做慈善。”儿子胡振华回忆:父亲修车有记账的习惯,我家收藏着他的3个账本。他有时一天能赚二三十元,有时只有一两元。无论赚多赚少,记录一样详细、清楚。 老人的账本,定格在了2013年4月6日。这一天,老人挣了五元钱。因为在修车时突然发病,他被送往医院。一周后,胡汉生老人离世。家里人商量,要把他留下的8000元善款凑足1万元再捐出去。老伴喃喃道:“他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也是好事,我没反对过。他活着,我俩靠他退休工资,修车赚来的钱一分也不动;他走了,也要把他这件事办好……”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9]建阳社区退休老人老有所“图”爱丹青
- [ 03-06]退休老人帮孤女圆大学梦 每月寄500三年从未断
- [ 02-06]厦港街道53万元物款送6700位退休老人
- [ 01-28]退休老人异地居住医保报销难 政协委员建议打破限制
- [ 01-16]长泰退休老人蔡龙兴:为乡村美丽忙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