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官方再提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 控高或成阻力

2013-05-25 09:35  李金磊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分享到:

原标题:官方再提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细则 控高或成阻力

中新网5月25日电(李金磊)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公布即将满4个月之际,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提出要制定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这是继“两会”之后官方再次提出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专家指出,目前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到了需要“提低”和“控高”双管齐下的时候,在“提低”已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控制高收入将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阻力。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 官方再提出台细则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我国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例如,2012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61.5%,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行业(89743元)则是年平均工资最低农林牧渔业(22687元)的3.96倍。

各界呼吁收入分配改革多年之后,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夕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方案提出了30条指导意见,但重点在于指导性和原则性,并无实施细则。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实现收入倍增。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明确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到“细则”阶段。

5月24日,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提到要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该意见指出,要贯彻落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并未明确细则出台时间表。

“提低控高”或成细则重点 专家呼吁消除分配不公

即将制定和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将从哪里突破,又将会遭遇哪些阻力,值得关注。

根据《意见》中的表述,“制定出台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配套方案”可以看出,“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即“提低”、“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即“控高”和“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可能将成为此次细则关注的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实施细则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健全劳动力要素市场,使得劳动者能获得合理的报酬,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二是要在税收体制、财政支出结构上作出调整,让高收入者无法偷税漏税,对中低收入者减税,建立更多的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同时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

专家称控制高收入是难点和阻力 短期内难完成

根据《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低、扩中、控高”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主线。舆论普遍认为,“提低”难度较小,而“控高”难度较大,所以细则应该优先“提低”。

人社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有25个省份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20.2%,而今年一季度也有8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事实上,过去10年当中,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低’”,李实表示,“‘提低’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当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政府进行‘提低’的政策选择空间就非常有限。中国可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收入分配调节不仅仅要考虑‘提低’的问题,而是要双管齐下,同时控制高收入。”

李实认为,控制高收入是难点和阻力,但是控制高收入不是对其进行打压,而是对其收入来源加以区分,在鼓励合理收入的同时,打击灰色收入、隐性收入。他指出:“要对利用权力、垄断等手段获得的高收入加以调节和控制,通过制度建设,消除其获得不合理收入的环境和条件。这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首先要尽快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要在群众热议的垄断行业收入、国企高管报酬、某些地方公务员福利过高等问题上,尽快提出务实的行动计划。(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