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阳公车改革十年乱象依旧 顽疾为何难除
2013-05-23 08:37 廖小清 丁志峰 黄剑萍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乱象: 权力滥用常发生 今年3月以来,平阳县纪委仅发现两起公车私用行为,也没有收到群众举报。钱云勤告诉记者,与前两次公车改革相比,这是这些年公车改革取得的最好成绩。 面对“车轮腐败”的顽疾,平阳历经10年公车改革。2004年,平阳首次试水公车改革,在车前挡风玻璃贴公车标识。到2007年,公车的车牌统一制作成“浙CCG”开头,最后一个“G”字母代表公车的“公”字。直至最近一次的改革,尽管力度越来越大,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规事件仍有发生。 记者翻开一叠公车私用的处罚单,公车私用情况可谓乱象丛生:县粮食局的公车驾驶员陈某,在周末用公车接送孩子;县招商局领导杨某,擅自将公车借给亲戚驾驶去购买火车票……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去年3月1日晚,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司机金某私自驾驶公车,因车速过快造成3死1伤的悲剧。 “车轮腐败”为何难以根治?见证3轮公车改革的平阳县纪委常委刘德贤感触颇深。他说,平阳首次车改实施不久,少数领导干部就出现公车私用的苗头,时常撕下公车标识偷偷使用,躲避群众的监督;第二轮车改时,虽然群众一看车牌就能分辨出是否是公车,但范围只局限于平阳地区,甚至连本地居民也不一定知道,加之监督手段有限,一些人仍然违反规定。 刘德贤介绍,平阳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查处的公车私用行为有40多起。在这些公车私用的案例中,主要是领导干部及其亲戚和司机私用。他认为,公车腐败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驾驶员心存侥幸,少数人把公车当成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存在权力滥用以及公权作祟的心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官员心中确有这种心态:公车代表着身份,官员出行就应该公车接送,不少人甚至“无车不出门,无车就办不成事”。 总结前两次的经验和教训,平阳今年启动的第三轮公车改革,试图有针对性地遏制和减少公车私用。刘德贤说,给公车装上GPS,主要是方便内部监督;而在车前门统一喷涂单位名称和“公务用车”的字样,则是发动社会监督。 |
相关阅读:
- [ 05-09]湖南洞口政法委书记“私驾公车”肇事被立案调查
- [ 03-10]代表委员再问车轮下的腐败:公车“私奔”何时休
- [ 02-03]政协委员谈公车滥用:有些领导一人配两台专车
- [ 01-29]六年级学生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 以防公车私用
- [ 10-29]杭州市级机关公车改革10年后开支下降1/3
- [ 09-25]浙大教授吁让公车挂“公”牌 接受公众监督
- [ 09-13]江西德安查处公车私用 仅内部通报不向社会公开
- [ 08-24]江西外侨办设公务自行车引热议 称不涉及公车改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