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西平铁路“拦腰斩断”泾州古城 群众多次反对无果

www.fjnet.cn 2013-05-23 06:5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2009年12月和2012年3月,国家文物局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两次作出意见,认为“直接穿越泾州古城,破坏了部分城墙,不利于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并建议“调整设计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

就上述问题,2012年6月泾川县向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进行了汇报,请求国家、甘肃省文物部门及西平铁路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勘探,提出具体意见。铁路施工曾一度停止。

2013年1月16日,西平铁路迎来转机,国家文物局对甘肃省文物局作出了《关于西平铁路建设项目选线方案的批复》,该批复指出:“原则同意西平铁路建设项目选线方案和你局意见。”同时要求,“工程施工前,请你局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对泾州古城范围内西平铁路拟占压区域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工程施工中,请你局指导专业考古研究单位派员进行全程监理,并落实各项文物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作为政府行政部门,理应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但文物也要保护,他目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能够在两者之间找一个结合点,铁路重新规划,避开泾州古城核心区,将来古城遗址开发开放后,游客必然增多,铁路客运量也会增加。”这位官员表示,倘若这样,铁路和古城就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这位官员称,如果把泾州古城内这2公里长的铁路移至现在的高速公路南边,以桥墩高架通过,就可以将泾州古城完整地保留下来,且目前即可动工,今年10月就有望通车。但若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在2公里长、30米宽的路基下进行全面发掘考古,则可能需要数年之久。《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陈宗立 记者 包锐 | 甘肃报道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