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走样 大盘套着小盘上
2013-05-19 08:52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公款吃喝心态录 “酒桌办事”不改,公款吃喝难禁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本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浙江磐安一名科级干部说,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各地执行"八项规定"有紧有松,你不吃请,别人吃请,以后工作如何开展?” 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 此次采访,本刊记者的足迹遍及12个省市。据观察,会议研讨、检查评比带来的公款吃喝明显减少,但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 一些地方干部坦率表示,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话虽不好听,却是实在话。 江苏某县接待办主任说,上级部门分配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两拨人喝顿酒,酒醒后事已成”。近一段时期,纯粹“务虚”的接待少了,但跑项目、要资金的接待不仅没少,反而有增多趋势。 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有时候电话汇报说不清楚,请上级来看一看、吃个饭,往往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加深彼此感情。 “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上述财政局局长说。 在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干部看来,“酒桌办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风难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说:“在中国,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 山东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接待上级和外地领导时最难办,万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该有的项目和政策资金扶持也可能不给了。 “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乡镇书记天天喝,只是来人不同拨。”广西桂林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说,如今招商引资是硬任务,各地优惠政策相差无几,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签订项目合同了。 这名党委书记说,如今风声紧,吃喝明显少了。有群众问:书记,今天不吃饭,明天还吃不吃?“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办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下中国是“求人社会”,求人原因大体有三:资源少、有障碍、需关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围宽松、礼节得体、啥都能说、距离拉近的“酒桌办事”广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变"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遏制公款吃喝难以持久。”张宝义说。 |
相关阅读:
- [ 05-18]公务接待“四菜一汤”标准走样 大盘套着小盘
- [ 05-10]“公务接待费”不是自我定义的面团
- [ 05-09]广州3镇公务接待费超420万 接近港府招待外宾开支
- [ 05-06]国土资源部:公务接待一律在机关食堂节俭安排
- [ 03-07]基层公务接待酒风扭曲 市长称一年1500多顿饭
- [ 01-14]海南首推公务接待“禁酒令”不喝酒不上高档菜
- [ 11-28]温州公务接待费半年降四成 基本杜绝高标准接待
- [ 11-21]温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 首月接待费下降四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