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北京晨报:如何避免失信的误区

www.fjnet.cn 2013-05-03 06:56  蔡辉 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从无条件相信,到无条件不相信,看上去彼此矛盾,事实上却是亲兄弟,都是不动脑子、不负责任的产物。

“在2008年之前,对存在问题作出的种种解释还有人听,如今,不管再说什么,似乎都没有人相信了。”日前,红会一位中层人员对记者表示。(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在多元化社会,“有人不相信”是常态,“没人信”则不太正常。表面看,“说不”是反意识形态的,可如此整齐地“说不”,又令人怀疑:每个个体在做出判断前,是否真的经过独立思考?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泛意识形态化?

多元化是当今趋势,但多元化也分两种,一种是有序多元化,一种是无序多元化,后者不可持续,前者才是我们期盼的明天。然而,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序从来不是谁设计出来的,逻辑推理一下,或者看别人的好,拿来硬性安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真正的有序,是博弈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推动下,自发生成的。换言之,采取开明的态度,允许更多人群参与其中,则形成秩序的效率更高,维持秩序的成本更低。

相反,人工设计出一条“科学的”秩序,迫使大家遵守它,其代价将是高昂的,因为它取缔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任何怀疑都成了反秩序的力量,只有无条件相信,才能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

从无条件相信,到无条件不相信,看上去彼此矛盾,事实上却是亲兄弟,都是不动脑子、不负责任的产物。事实是,树立多少个“必须信”,就会有多少个“没人信”,而且一旦成了“必须信”,则早晚有一天会沦为“没人信”。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今天,不应再以“必须信”为旨归,面对公众质疑,辩解两句,放低姿态,秀一把诚意,绝非正确的解决方案,而是应更多考虑:怎样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博弈,是否建设好博弈平台?

试想,如果机制更开放,人们能更充分地监督,出了问题,确有人负责,甚至旁观者通过合理路径,也能成为管理者,则质疑又有什么可怕?

越有勇气,就越不怕批评,就越不会寄望于涂脂抹粉等公关手段,相反,如果失去了相应的制度资源,且迟迟不愿改变,总寄望于解释得过且过,那么,真拖到了“没人信”的阶段,则悔之晚矣。

蔡辉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