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八项规定”降温豪车市场 豪华车消费正在理性降温

www.fjnet.cn 2013-04-29 07:32  韩远飞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后,豪华车市场第一季度增长大幅回落,“八项规定”的示范效应将豪车带入理性增长空间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豪华轿车市场增幅只有4%,远远低于整个乘用车市场13%的增长率。而就在过去的2012年,国内豪华车的涨幅首次突破100万辆,销量涨幅超过20%。

对此,采访中,车市分析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解读说,公务车市场一直是豪华车消费的风向标。“‘八项规定’的出台,在控制公务用车对豪华车的消费的同时,对市场形成示范效应,豪华车消费正在理性降温。”不过,他指出,豪华车销售增速大幅放慢,但由于国内市场基数较大,第一季度豪华车市场增长仍是一个可观规模,国内汽车市场前景依然看好,市场走向更加理性健康。

同时,这位专家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进口和合资豪车增长的放缓,红旗、上海等国产自主高级轿车可能迎来发展机遇。”在其看来,4月25日,一汽集团自主生产的“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旗E级车”红旗平台车型,成为迎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访华的迎宾车,就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

增长可能进入转折点

过去几年里,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增幅都远远高于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幅。2010年,豪华车市场的增速高达近80%;2011年尽管有所回落,却依然在整个汽车市场仅有4%增幅的情况下,大涨30%~40%;2012年,国内豪华车首次突破100万辆,较国际汽车业此前预测的2022年目标提前10年实现。当时,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未来5~10年国内豪华车市场将以全球最快增速,发展至年产销200万辆左右的规模。

但2013年第一季度豪华车市场交出的成绩单却让这个看似乐观的未来变得缥缈。除奥迪、宝马、沃尔沃和路虎这几个较为强势的品牌继续增长外,奔驰和多数日系豪华车企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局面。而对于依然能保持住增长的品牌而言,其增长幅度也难寻往年高位增长的局面。

奥迪2012年全年销量涨幅达30%,但第一季度涨幅却遭遇“腰斩”,只有14.2%;宝马一季度在华共销售8.6万辆,同比增长7.6%,而宝马去年第一季度销量涨幅高达37%,去年全年总销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0.4%。甚至业内认为,对于“阳光普照”了很多年的豪华车市场来说,2013年第一季度可能成为一个重要转折点。

“八项规定”为主因

“八项规定”的出台传递的信息无疑让豪华车市场降温。从去年底开始,中央就反复提出要全社会厉行节约,并出台了“八项规定”,这对于国内的所有奢侈品都造成影响,豪华车也未能幸免。政府部门和央企限制消费,对整个社会形成了很强的示范效应。

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日益成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趋于理智,盲目的“豪车崇拜”日渐减少。再加上一些入门级豪华车过于高昂的售后维修服务成本,也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多种原因导致豪车市场火热不再。

5月1日起,《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明确,2015年车企的平均油耗将降至6.9升/100公里。对于市场和消费者而言,油耗目标控制直接影响其心理预期,为豪车市场进入平和增长增加砝码。

目前,国内在售豪华车中,绝大多数为2.0L以上排量的车型,其油耗普遍超过6.9升/100公里的燃油标准。众多车商坦言,由于新规暂未实施,加上存在一定时间缓冲期,其对豪华车发展的影响仍有待观望。但从长远来看,该举措对豪华车产品结构影响巨大。

豪华车市场将理性增长

虽然增长放缓,整个国内豪华汽车市场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即使一季度的增长回到个位数,但中国首次成为宝马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宝马集团董事罗伯森更表示,“我们看到中国豪华车市场在未来会呈现一种正常化的增长态势,也就是个位数的增长,而不会出现往年20%、30%甚至40%的增长。”罗伯森强调,今后三个月估计会延续一季度的市场态势,长期看豪华车市场的增速还将持续。

随着2013年中国经济平稳复苏,中国超豪华汽车的主力客户——超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城市限购以及二次换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质量和品质更可靠的高端车型,而豪华车商在努力满足这类需求的同时将会开拓出更多增长。同时,国产高级轿车也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应对风险,豪华车进一步下探,更多入门级的豪华车已经下探到中级车市场,网络渠道的扩展和延伸进一步加速。这无疑会对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B级车的生存空间造成打压。对国内自主品牌而言,现在迫切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进一步巩固既有市场,防止受到蚕食。□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远飞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