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黄金救援:信息透明成“铁律”
www.fjnet.cn 2013-04-23 09:59 周锐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媒体迅速做出反应,调动四川当地和周边的记者,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发回消息。中央电视台中断正在播放的节目,开始全天候滚动报道救灾相关资讯。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将目光转向芦山,拉开直播窗口。冒着滚石冲向灾区最前面的人中,有部队官兵、医护人员,也有新闻记者。 除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式的报道,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平台成为此次救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20日上午,正当众人为难以联系震中芦山着急的时候,中新社四川分社记者刘忠俊11点26分在由芦山县城前往龙门重灾区途中通过微信将现场图片发上了网。灾区民众、一线救援人员发出的一条条微博、微信在网络上被大量关注。“不要忽略宝兴”、“我们亟需药品和帐篷”等一些反映灾害情况的个人话语迅速成为公共议题。 各类信息不受阻碍地不断传出,让相关机构得以各展所长,在网络上搭建起寻人、救援、捐助、防震知识普及、辟谣等多个综合平台,通过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而事实的不断汇聚,也大大压缩了传谣、炒作等不良行为的生存空间。 除了提升救援效率,信息透明带来的另一个显著效果就是信任的积累。地震伤亡数字、受灾人口等信息滚动更新、及时发布,减少了公众的猜疑,网络上质疑的声音明显变少。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不再为“入场”烦恼的媒体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现救灾一线情况,减少煽情,更多发出理性声音。而在透明的信息环境中,社会各界对灾区现场情况的了解和对专业救援人士的信任也日趋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救灾不一定去现场”。 “给生命让出通道”、“不要不停地向灾区拨打电话”等“行为准则”在网络自发传递,政府、社会及民众之间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目前,“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救援人员都会继续和时间赛跑。而通过这一次事件的检验,“信息透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进一步深入人心,未来有望逐渐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应对灾害事件和突发情况的“铁律”。(完)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3]四川地震灾区部分救援队员已三天两宿没合眼
- [ 04-23]专家:余震多点不是坏事 说明能量不停在释放
- [ 04-23]中国地震局:芦山地震已记录到余震3244次
- [ 04-23]陕西省委省政府向四川灾区发慰问信 捐赠500万元
- [ 04-23]芦山一老师地震时正在召集补课 称差点悔恨终身
- [ 04-23]雅安地震引发地震预测思考:如何跑到地震前头?
- [ 04-23]中国救灾进步世人瞩目 快速反应赢得公众支持
- [ 04-23]芦山地震救援彰显中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