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72小时黄金救援:“一跃而起”的民间力量

www.fjnet.cn 2013-04-23 09:59  魏晞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但随后,更多一拥而上、满怀热情却缺乏经验的个人志愿者,让救灾变得有些复杂。

王浩,芦山县龙门乡抗震志愿者总指挥说,在最多的一天,他劝退了1500名志愿者:他们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大学,没带任何食品和户外用品,只凭着一腔热情进入灾区,食宿都无法保障。

满载志愿者、寻亲者赶来的社会车辆,让通往震区的道路拥挤不堪,“物资进不去,伤员出不来”。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不得不发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在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所幸,与5年前汶川大地震“爱的爆发”难以抑制相比,这次芦山地震“爱的拥堵”很快让更多志愿者变得理性。政府的管制和呼吁,媒体的宣传,公益组织的呐喊,让民间力量变得更加有序。

曾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区志愿者、并在玉树地震期间担任壹基金救援联盟前方工作组总指挥的常青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从20日当天,他身边的志愿者已经相互呼吁不要盲目涌向灾区,“现在最瓶颈的资源就是交通和通讯”,他自己也决定“响应号召”放弃驰援救助。

常青说,包括壹基金救援联盟在内一些活跃的专业民间救援团体,他们中很多人经历过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救援的洗礼,无论救援装备、人员素质、救援能力都有很大进步。但对中国大多数年轻而充满热情的志愿者来说,与爱意和慷慨相比,他们更紧缺的是相关经验和知识。

当前,中国民间救援机构和志愿者服务协调机制,都处在成长的烦恼中。人们在呼吁“理性救灾”的同时,也呼唤中国应急救援体系更趋成熟,很多细节能更加完善。在大灾过后,人们期望看到“一跃而起”的中国力量,也希望这些力量能够有所组织,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完)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