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媒体称清华“朱令案”须研判重启调查可行性

www.fjnet.cn 2013-04-22 07: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因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关注度,另一起十九年前情节同样惨烈的恶性投毒案重回公众视线。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朱令突发离奇怪病,1995年4月28日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警方经过侦查排除了自杀和误食可能性,“基本确认系人为投毒所致”,但案件至今无果。

一度被称为“奇案”、“谜案”的清华女生中毒案,之所以令人牵挂,一是因为案件情节与后果的恶劣,且长期未被侦破,让人难以忘记;二是围绕本案所流传的一些说法,让公众对案件“无果”的结论产生了别样的担忧。1997年4月,朱令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讯问,后警方解除嫌疑,但至今仍被不少网友所疑,尤其是孙某的家庭被传拥有不少显赫政界背景。

在朱令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匿名黑客”接受采访时称,其曾侵入孙某和其他同学邮箱,获得孙某指导几名同学支持她澄清嫌疑声明的“发帖指南”等资料。黑客称“希望推动朱令案调查重启”。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曾经的嫌疑人孙某,究竟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去做诸如组织水军、引导舆论甚至制定“发帖指南”之类的事情?萦绕在本案头上的那些与所谓“政界影响力”有关的传言、传说,以及藉由黑客入侵(当然,手段值得商榷)所获得的一些吊诡线索,都在为重启本案的调查提供了可能性。

耗费精力在朱令案上的网友不止“匿名黑客”一人,而朱令的家人在这些年里,也不断要求警方公布案件进展,却得不到回复。一边是朱令家人不被告知案件情况,即便是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也被北京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拒绝公开。而另一边,2007年9月,警方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却称本案因“直接证据不足,继续侦办难度大”,已于1998年“结办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据《新京报》报道)。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条款,属于法律文本中常见的兜底条款,是在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明示不予公开理由之外,设置的补充性规定。但在“朱令案”中,以“其他情形”拒绝公开案件信息,却吝啬笔墨,不愿意更详细地进行说理,令人费解。当然,这也显然不属于回应政协提案中所称的“妥善答复当事人家属”范畴,不仅不够“妥善”,而且涉嫌刻意欺瞒。

具体刑事案件的调查程序是否重启,必要性与可行性如何,有赖警方依照法定程序认真研判、秉公办理,也不排除吁请检察机关行使对刑事个案的法定监督权。但另一方面,对案件进展、结果的公开,还应当以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公开的要求衡量之(包括明示所谓的“其他不公开情形”);对案件背后的“权力传说”,更须有权威部门牵头组建调查组,不回避也不包庇,查清原委,及时、全面地给公众一个说法。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