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农地流转列入国土部改革首位 “土地红利”值得期待

2013-04-21 09:31  于祥明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林雯晶  
分享到: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这是新任部长姜大明第一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的。该行动方案的主题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意味着国土部对待“土地闸门”的大体思路是“有收有放”。

值得关注的是,在配套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的第一项工作即为“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促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业内人士认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受市场关注颇多,未来有望成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新任部长在首个文件中就明确提及此项改革,足见“土地改革”势在必行,其间必将释放出巨大红利。

保发展保红线 国土部定调今年行动

19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部署“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此前一天,国土部印发了《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3年行动方案》。

“2009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国土部启动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10年起,国土部决定实施保发展保红线工程(以下简称‘双保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每年确定一个行动主题部署土地管理和改革工作,集中全系统的力量推动重点工作。四年来,‘双保工程’已成为统筹土地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平台。”国土部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经济调控目标任务,国土部确定“双保工程”2013年行动的主题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工作部署上,“双保工程”2013年行动明确,要集中力量实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和促进有效保护耕地三个方面的工作,协同部署重点任务、配套改革和基础支撑工作。

据介绍,通过实施“双保工程”2013年行动,国土资源系统力图实现七个方面的目标。包括:一、保护耕地更加严格,确保全国耕地保护目标;二、保障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三、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国单位GDP消耗的建设用地持续下降;四、督察执法更加严格;五、有效推进职能转变,深化土地市场改革,规范推进一批政策试点;六、推动征地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等取得积极进展,保障群众合法土地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七、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改革红利值得期待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分解落实了45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均明确了牵头司局和参与单位,细化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基础支撑。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被列入配套改革的首项。

实际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成为2013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新一轮土地改革的核心,无疑是打破土地二元结构限制,推进农村土地的改革。

此前,记者从国土资源部独家获悉,该部由一位副部长牵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正在编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有望就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如今,新任国土部部长的首个文件依然明确提出推进该项改革,意味着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记者注意到,在基础支撑工作方面,行动方案还提出“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这也是为今后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改革所能带来的“红利”,目前还难以估算。但就拥有“农地”的上市公司而言,如何盘活资源、发挥出“农地”的更大效益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此,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认为,土地下一步改革需要重点突破的,是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这样,农民就可以凭借土地财产自主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加财产性收入。而且只要符合规划,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商品房,可以增加土地供应,可以打破开发商的自然垄断,对解决城市老百姓住房问题也有好处。(⊙记者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