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线:公务员,只是一种选择
2013-04-16 09:3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国考”刚落下帷幕,“省考”又如火如荼。公务员考试火爆的背后,折射出什么?在价值多元、选择多元的今天,青年学子为什么争着进机关? “城”外人:梦中的“金饭碗” 4月13日下午,走出“省考”考场的赵峰长舒了口气,但他的心情却并未放松——一年多的全天候复习,让他对这次考试结果抱了太大期待。 “省考”,指的是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资料显示,当天,共有近15万名考生参加考试,竞争2599个职位。 赵峰去年毕业于河北省一所二本大学,对考公务员的执念开始于大三,父母为他参加 “国考”选好了目标,一个海关职位,学化学的他开足马力,恶补文科知识,结果并不如人意,止步于笔试。赵峰为失利总结了原因:一是报的职位太热,竞争太激烈;二是知识构成不占优势。 毕业后,赵峰开始了全天候备考的生活——“宅”在家里万事不关心,父母负责照料一切,“出了书房就是餐桌,有时候连书房都不用出。”对着行测和申论,每天看够6—8小时。 为什么如此执着?赵峰说:“公务员体面、稳定又有保障,家里人也支持我。”赵峰在大学朋友圈里,有很多“同志”,有边工作边备考的,也有辞职全力以赴的,“到体制里去!”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赵峰这次报考的是县公安局,在人情网密集的小城,“关系”的作用举足轻重,父母已经开始在各种场合“走动”,但谙熟公务员考试流程的赵峰并不以为然,“他们也是关心则乱,主要还是靠自己。” 如果再失利怎么办?赵峰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我会考虑一些事业单位,实在不行就先去广州打工,然后再找考试机会。” 小伙子说话很淡定,但脸上写满执着。“这已不仅是自己的梦,也是一家人的梦。” 与赵峰相比,李美则比较幸运,第一次考便成功了。她选择考公务员,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自我分析,认为不是冒险型的性格,“不适合到社会上去闯”;而机关工作相对轻松,比较适合女孩子;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能让远方的父母放心。 同时还有相对特殊一些的原因,李美家境不好,上学期间曾受过社会各界资助,“这让我非常感恩,想进入公务员队伍,合理合法地使用权力,多办些好事和实事,回报社会。” 据李美观察,她的同学大部分都会选择考一考公务员,这一方面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把考公务员当作一个机会也未尝不可;同时也因为从众心理,“大家都在准备,你不准备就感到心里发慌。” 进机关当公务员,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梦想。不断刷新的报考人数,年年爆出的超低录取比例,让“国考”成为继高考之后又一座“独木桥”,引得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过了“桥”,就进了“城”。在“城”外人看来,城里风光一片美好——一份调查显示,在选择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中,稳定、有保障排在绝对第一位,约有51%的人选择,其次是福利待遇好、社会认同感、上升空间等。一份工作如果兼具以上几点,毫无疑问是一个“金饭碗”。 “城”内人:不好言说的压力 2008年,小李经过“厮杀”,顺利成为北京市某局的公务员,捧上了“金饭碗”。但他发现,这“金”的成色与他想象的落差不小。 如今回想起来,来自河南的小李认为,当初之所以放弃外企高薪,转投公务员,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原腹地仍根深蒂固,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有出息”,成为家族的荣耀;还有一个是稳定,“外企尽管挣得多,但流动性强,看不到未来。” 尽管之前对公务员工资低有所了解,但第一个月发工资,还是让小李有些吃惊。试用期工资只有2000多元钱,大概只相当于他在外企时的零头。即使转正之后,也只能拿到四五千元钱。 网上总有公务员福利有多好的曝帖,每次看到小李都会有些郁闷:“除了年底有8000元绩效,端午节发粽子、中秋发月饼,就没有别的了。”小李听同事说,以前逢年过节还发张1000元的购物卡,自从北京市实行“阳光工资”以后,一律取消了。 对于工作状态,小李也没想到。“一张报纸一杯茶”的公务员生活,原来只是传说。机关里的年轻人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加班已经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最让他郁闷的是,加班并不解决问题:“活干完了马上就又来,源源不断。”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加班:领导没走,年轻人也都不太好意思走,“总得表现一下嘛!” 对小李来说,进机关给他带来的最切实的利益,便是一套房子。当然,不是因为公务员的身份,单位已取消福利分房,但因此获得的北京市户口,让他可以认购“两限房”,经过3年的社会大排队,2012年他终于买到东五环外的一套“两限房”。 2007年,在某中直机关工作5年的小郑,以低于市场价2000元的价格,买到了位于北京西南三环的经济适用房。但这个房子并未让小郑感觉有多高兴——他差不多是留京的同学里最后买到房子的,在等待的时间里,房价已节节升高,因此,他买房的价格,比同学当初买的还要贵。 小郑说,机关里的年轻人流传一句话:“10年之内不要参加同学聚会。”如今他已毕业超过10年,已是副处级干部,但仍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原因是常常会遭到同学奚落,“腐败”、“安逸”、“爽”,尽管都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但还是让经常周末加班的小郑情难以堪。 在小郑看来,跟处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年轻公务员同样是“压力山大”的一群:不仅要面对各种工作考核、面对升职的艰难,还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对这个职业越来越高的要求。 职业本质:更重要的是做些事情 当公务员,也许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美,但报考的热度却丝毫没有减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直机关司局级领导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社会并未把公务员作为一种正常的职业。一方面资源配置倾斜,让公务员群体的确享受一些特殊福利,比如养老;另一方面腐败现象高发,让社会对这个群体产生权力寻租想象。 在他看来,最根本的还在于,让公务员成为正常职业之一种,逐步剥离身份上种种特殊福利,同时用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国考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公权力越大,公务员通过权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就强,在人们的想象中,获得隐性收入的机会就很多,因而成为很多人的就业首选。 汪玉凯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可谓对症下药,提出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并提出一系列诸如减少审批程序、鼓励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等明确措施。 在汪玉凯看来,这有两方面意义:权力下放、分散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减少寻租空间;同时简政,改善市场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为个人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撑。 “当市场和社会创造出更多机会,公务员就变得不那么有魅力了!”汪玉凯说,还要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形象,加强公务员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退出机制、在一些执行性的岗位率先推行聘任制。 “能当公务员的人,应该是热心公共事务,能够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人。”李雨说,他的身份是某国家部委的主任科员。大学毕业找工作,在律师和公务员之间,他选择了公务员。 当时的选择是被动的,父母和老师的意见成为主导。但此后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这份工作充满敬畏——下乡调研,跟最基层的老百姓打交道,让他感到充实而快乐;他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制定影响全国的政策既感到如履薄冰,又体会到职业的自豪。 所以,尽管他的律师同学已年薪数百万,自己工资低、没奖金、晋升慢,但他仍感到很值得。 “人的成就感并不一定是用金钱、职位来衡量的,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了些事情,我觉得自己很值。”李雨说。 |
相关阅读:
- [ 01-07]国考公布分数线 今起可查成绩
- [ 01-07]2013年国考笔试成绩今天公布 作弊"黑名单"启用
- [ 01-07]男子网上发“枪照”引来警察 自制土枪被收缴
- [ 01-07]“国考”笔试成绩今起可查询 明日可申请调剂
- [ 11-30]26岁男子考公务员6度失利致抑郁申请退休
- [ 11-30]探访国考阅卷基地 扫描室内手机信号消失
- [ 11-28]男子坐豪车考公务员 华媒吁考试前先认清“路”
- [ 11-26]国考弃考记入诚信档案系误读 放弃面试才入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