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一季度外贸开局良好 产业升级发生积极变化

2013-04-11 10:17  成 慧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12万亿元,增长13.4%

外贸反弹 产业升级发生积极变化(读数·发现经济运行的轨迹)

本报记者 成 慧

4月10日,海关总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我国一季度外贸情况。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反弹回升的势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外贸开局良好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3.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9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4658亿美元,增长8.4%;贸易顺差2705亿元人民币,折合430.7亿美元。

具体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4863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3230.2亿美元,分别增长7.4%和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6.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3.9%。“产业链条较长的一般贸易增速明显快于加工贸易,表明我国出口企业产业升级发生积极变化。”郑跃声说。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我国与美国、东盟双边贸易分别增长10.8%和15.5%,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下降1.9%和10.7%。此外,我国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098.8亿美元,增长71.2%。

从海关数据看,广东、江苏、上海等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80.6%,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另一个特点是,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增速达53.1%,高出外贸总体增速39.7个百分点,占到我国外贸总值的32%。”郑跃声说。此外,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部分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有所减少。

外贸形势好转得益于三大因素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3.4%,远高于去年全年外贸6.2%的增长水平。对此,郑跃声认为外贸形势好转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政策环境在不断优化。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稳定外贸发展的措施,并积极引导外资由低端制造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移,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目前,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效应开始释放,这是我国今年一季度外贸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郑跃声说。

第二,国民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基本确立。2012年第四季度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总额约7万亿元的投资项目,重点涉及轨道交通、公路、机场等基建项目建设,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今年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连续6个月保持在50以上,经济向好迹象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扩大进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从微观角度上看,出口企业的信心在增强。当前我国出口的综合优势仍然存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从中西部地区来看,贸易投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能力在加强。“根据我们对近2000家外贸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8.2,连续第四个月环比提升,我国外贸出口形势有望继续好转。”

外贸环境依然复杂

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积极因素不少,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仍然不足,我国进出口还面临哪些挑战?外贸增长目标能否实现?

郑跃声分析,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要发达市场需求实现根本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二是国内企业经营成本依然较高。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使我国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在高位运行;三是周边国家国际竞争力在提升,挤占了我国部分产品在发达市场的份额,在日本和欧盟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四是我国的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在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一些国家用限制性手段控制高新技术产品或资源性产品出口,对我国进一步扩大进口也带来一定影响。

“2013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较2012年略有回升。”郑跃声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综合考虑今年我国进出口有利和不利因素,有信心实现8%的外贸增长目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