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厂不如买房” 谁来坚持“中国制造”?——博鳌论坛聚焦实体经济隐忧
2013-04-09 08:17 罗宇凡、徐蕊、王自宸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8日电(记者罗宇凡、徐蕊、王自宸)在实体经济中实现了原始积累的中国民营企业主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回报率更高的虚拟经济行业。在成本增加、产能过剩、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正从实体经济向房产、证券、金融行业转移,短暂的投机行为不断上演。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无人坚守的隐忧。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的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也将目光聚焦在了隐忧重重的中国实体经济。 “办厂不如买房,投资不如投机”? 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被众多参会民营企业家视为未来5年看好的投资方向。而出现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偶然。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房价一路飙升,同时不断上升的还有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在这种剧烈的落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选择将从实体经济中积累的资金转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 “房地产行业圈钱速度快,3到5年一个周期,几千万元、几亿元的资金到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快钱。而做实业都是一分几厘积累下来的。”湖北省荆州市权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汪荣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企业正在变成服务“快钱”的“壳”。“因为制造业企业融资快,房地产来钱快,拿企业融资来的钱做房地产,赚钱后再投实体,实体再融资,进而循环往复,已经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汪荣说。 而事实上,将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投向房地产在当下的中国已经算是一种相对“理性”的行为。更有一些民间资本,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流向了地下钱庄、农产品投机等风险极高但回报又极快的投机领域。 于是,中国的市场上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制造业企业陷入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蒜你狠”“豆你玩”等看似荒谬的投机现象此起彼伏。 持续的资产泡沫和“去实业化”现象,是否会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根本性威胁? 博鳌论坛嘉宾、德勤全球常务董事罗格·达森认为,这种趋势对实体经济构成的风险是必然的。一方面,没有人能预测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这种高收益到底能繁荣多久。另一方面,企业若要加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必须长期在实业上谋求创新。 |
相关阅读:
- [ 04-08]评论:博鳌亚洲论坛为何越办越“火”?
- [ 04-08]博鳌首次举办“公共外交”论坛
- [ 04-08]张志军博鳌初会萧万长:一家人的感觉真好!
- [ 04-07]赵启正: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 而是理解不同
- [ 04-07]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 [ 04-07]博鳌论坛激辩:微信到底该不该收费?
- [ 04-07]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 [ 04-07]习近平在海南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