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高校举行“生前追悼会”体验死亡引争议
www.fjnet.cn 2013-04-08 12:48 来源:中新网 我来说两句
质疑:跑偏的生命体验 北晨网网友万吉良提出,生命是神圣的,如果用“装死”解读,你感悟的只是生命的遗骸,而不是生命价值本身。如果真要“感悟生命”,不妨到烈士陵园或自然灾害发生地。来到这些地方,可能我们真的会感悟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大江网网友范子军强调,人的生命只有一回,真正的死亡感觉谁也无法体验,也不可能有机会再向他人诉说。这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活动说白了就是在“演戏”。活着的人热衷于“死亡体验”,叫人有些哭笑不得,“装死”的体验实在多此一举,“复活”后顿感“恍然大悟”更不靠谱。如果那样的话,每个人都像这样“死”一次,岂不个个都大彻大悟了?总之,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装死”,倒不如为自己、家人、社会做点实际的事,让生活更有意义、生命更有价值。 《生活新报》发表张剑的时评指出,生前追思让人纠结的一点是人还活着。既然如此,那些悼词,那些感言都将不会是发自内心的语言,那种种表情也未必带有真情实感。要想让大家对生命有所体验,最好的办法便是通过“生命教育”来改变。这类教育,不是靠一场表演就行的,而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进行。 深思:感悟生命珍惜生活 一场生前葬礼在人们的面前发生了,如同电影中的画面一样,新颖、别致、另类。这场“葬礼”引起了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热议,但想法和初衷却大致相同,对人能活着,能好好地活着,能活出生命的精彩都有相同的看法,只不过对体验生命的表达方式褒贬不一。 正像诸多网友提出的那样,一部分人之所以难以接受“生前葬礼”,在于传统的观念使然。因为在我们惯常的认知里,死亡是避谈的、忌讳的,更遑论亲自去参与“生前葬礼”。正是由于我们不敢正视“死亡”,不敢审视“死亡”,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探讨,才导致今天很多人对生命缺乏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而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不仅仅体现在轻视自己的生命,更体现在无视他人的生命权利和价值。 生命有一种永恒的意愿,但最重要的是它蕴藏着一种神圣,诠释着一种价值。人活着,承载着一种希望与信念。强者弹奏生命激情的乐章,弱者懦夫寡志,庸碌无为。“活着真好”,不完全是指活着衣食无忧,死后有豪华葬礼,而是指自己活着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与快乐。人死去,或许是一种规律,一种升华,一种解脱。为客观规律而死,是一种回归;为升华而死,是一种精神;为解脱而死,是一种无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来,这才是生命的真谛。(周丹平 整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0]郑益龙烈士追悼会举行 近千战士群众送别英雄[图]
- [ 02-19]“刀锋战士”女友追悼会举行 将于19日正式下葬
- [ 01-09]韩国黑帮头目追悼会在首尔举行 上百名警察严防
- [ 12-29]鱼死主人悲 开起追悼会
- [ 08-18]李婷追悼会前夫现身 许晴刘威赴八宝山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