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新型城镇化须提升质量 与农村现代化并行
2013-03-27 09:1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农民市民化不是简单“改户口” 尹中卿:首先是产业政策上积极引导。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城镇建设的核心。城镇没有产业的支撑,就缺乏造血的功能,不仅不能发挥城镇的应有作用,而且还会拖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国家还是有相当多的县城产业发展过于分散,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更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以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 其次,政府要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县域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目前县级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有体制上的原因,如现在的县域普遍以转移支付来维持正常运转,分税制分到省一级,没有继续向下分,所以,县级政府财力有限,社会保障水平无法与大城市相比。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可以探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需要推进人口的迁移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县域城镇人口的集聚功能。县域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降低本地农民进城的门槛,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进入县域城镇落户,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韩俊:城镇化是中国今后发展最大内需潜力之所,也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扎实地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这就会涉及户籍制度。去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52%,中国已经是城市化的国家,但是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现在每四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一个是外来流动人口,没有户籍,这些人的就业质量、教育医疗、福利保障,都跟有户籍的城镇人口有很大差距,这就是城镇内部新的二元结构。但推进农民市民化,绝对不是简单的改户口,关键是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剥离粘附在城镇户口上的各种福利,最终实现二者完全脱离。希望实现这个目标不要花太长时间,一定要让农民看到希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北京报道 |
相关阅读:
- [ 03-25]黄奇帆: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无从谈起
- [ 03-23]杨伟民:五方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 [ 03-23]薛澜:城镇化核心是保证人的城镇化
- [ 03-23]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率2015年或现拐点
- [ 03-23]杨伟民:五方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 [ 03-22]中山城镇化样本解析:户籍改革让农民工成为市民
- [ 03-22]未来之“城”:盘点中国部分省份城镇化率目标
- [ 03-21]楼市新政符合“城镇化”思路 保障住房确保安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