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遏制公款吃喝回潮 呼唤最细密监督

2013-03-25 10:07   来源: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3月19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纪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这表明:中央“反腐从简”动了真刀真枪。

不过,重典之下,依然有公众视线难以监督的领域,依然有不走明路走暗道的花样。

苏中某市一家企业会所的老总最近向记者抱怨,这段时间,他的生意异常火爆,几乎天天都有公家的部门单位来吃请或请吃。而对这些送上门的生意,他却面露愁容。“这样的消费,大都是赊账。什么时候能收回根本不知道。但他们来了又不好拒绝,除非会所关门。”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在高端饭店、酒楼等公众场合大吃大喝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公款吃喝转道隐秘的会所、装修考究的办事处、单位餐厅、干部疗养院等的却明显增多。有统计显示,全国属于商业酒店编外的各级党政机关、大型国企培训中心超过1万家,一些培训机构、疗养院实际上已经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星级豪华宾馆。服务项目除住宿和饮食外,还包括娱乐、健身等项目,且档次不比社会上同类场所低,而这些不合理开支往往可以通过住宿费、会务费等名义合法化。

与公款吃喝“绕道走”相比,“卡消费”、“券消费”等另类腐败现象似乎更为公开化。

春节前夕,王先生到南京新街口一家大百货店给亲戚小孩选购礼物,看中一款金质长命锁,标价4672元。当他在收银台掏钱付款时,身边一位中年妇女悄悄说,“我来帮你付款,你把现金给我,零头不要了,只给4600元就行了。”说完,她从包里掏出了一把这家百货店的购物卡,麻利地付了款。

营业员说,这样的卡贩子商场里不乏其人,首饰、珠宝、钟表等柜台前更多。她们的卡大多回收而来。“你不要小看他们,一个人的年收入普遍能有十来万。”

一位知情人披露,南京大街小巷回收各种购物卡、福利卡、礼品券、代币券的门店比比皆是,甚至形成产业链:有人负责销售卡,或在网上出售,或到实体店“守株待兔”替代现金支付等,而且衔接非常默契,一线销售人员一旦出现所带卡不够支付,很快就会有人送卡过来。

记者在南京街头采访了几家购物卡、高档礼品回收店。大方巷附近一家烟酒店,门口竖着一块大牌子,不仅回收名烟名酒,还有购物卡,列名的就有十几种。老板说,“一个月回收一两万块卡没问题,这段时间行情和以前差不多。”莫愁路附近一个书报亭,也兼营回购卡生意。摊主说,什么卡都要,一律九折。“你有卡卖给我,肯定不是自己掏的钱。我们也就赚个零头。”

为什么换了一种形式公款消费依然存在,根子不在于在哪里吃,而在于有钱可花或者有人买单。因此,让公款合规合法地支出,才能堵住不合理消费的源头。

几天前,安徽省公布省直单位接待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对接待用餐、住宿、交通等经费支出进行量化规定,比如,用餐每天不超过90元,宴请标准低于人均100元,陪餐人员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住宿费自行解决,接待经费不得包含娱乐、健身以及纪念品、土特产、礼金、有价证券等。

形成可操作的规章,是遏制“三公”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院长程乃胜看来,这些规定虽属“治表”之策,但有总比没有强,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和长效机制。去年下半年,程乃胜去台湾考察社会治理情况,当地官员招待吃客,费用由主请者自己掏,陪同人员每人自带一瓶酒。“在台湾,公务招待费早明确规定,超了自己掏钱,余了也归个人。”

从形成严密制度,到执行落实有效,严格的审计惩戒机制至关重要,而这一切都需要顶层设计。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说,这次“反腐从简”从中央开始,行动见效快。从深层看,中央的大动作缘于危机意识。不制止“舌尖上的腐败”,不遏制住“三公”消费, 将很难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公”消费的主体是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因为信息和权力不对称,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有网友提出,只有把官员的位子和他的公款消费行为挂起钩来,方能有助于令行禁止。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做法,如在意大利,公款吃喝被纳入刑法范围,把公款吃喝玩乐定为贪污罪。总之,要让新政效应持续释放,遏制公款消费可能出现的回潮,必须靠制度闸门实施最细密的监督。(记者 邵生余 吉强 陆峰 王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