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习近平首访选在俄罗斯体现重视中俄关系
2013-03-22 17:43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日启程,对俄罗斯、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是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因此备受瞩目。 俄各界期盼习近平访问 习近平主席将于今天起至24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今后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阐述对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和主张,批准2013-2016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习近平主席还将分别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和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等俄方领导人,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出席建立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启动仪式等。 俄罗斯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对这次访问充满期待。95岁高龄的知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说,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将有助于两国领导人建立良好关系,并对双边关系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专家访谈 首访选在俄罗斯体现对中俄关系高度重视 北京晚报:请问这次出访的第一站为何选在俄罗斯?这次访俄会有哪些新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习近平主席将就任后出访的首站选在俄罗斯,充分表现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于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中俄两国在对方对外政策甚至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此访中,中俄两国领导人将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夯实政治基础;在经济领域,两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将就能源合作、高科技合作、金融合作等签署一系列重要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在国际领域,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形势、热点问题和全球治理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协调立场;在人文领域,两国领导人将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两国的人文交流。可以肯定,习主席此次访俄是在世界处于“大变局”时代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对于中俄关系的持续深入发展将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北京晚报:习近平主席这次访俄将签署哪些新协议?这在经济上给两国带来什么新益处?中俄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冯玉军:据俄罗斯外交部消息,习主席访俄期间,双方将签署20多项重要的合作协议。在经济领域,双方有可能签署俄罗斯向中国增供原油、原子能、航天、大飞机制造、重型直升机制造等合作协议。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将进一步发挥中俄两国各自的能源、技术、资金、制造、市场等优势,使两国逐渐走上“共同发展”之路。 当前,世界各大国都把战略着力点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产业的竞争上面。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俄罗斯则将能源现代化、再工业化、创新发展、远东开发以及现代化农业作为实现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重要支柱。事实上,中俄两国只有将各自优势相互结合并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潮头,让双方共同赢得未来。中俄走“共同发展”之路,也可以充分发挥新兴经济体的合力,共同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北京晚报: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出访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体现我国怎样的外交思路? 冯玉军: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习近平主席此次外访,涵盖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多重因素、多个领域,是中国全方位和平外交的具体体现。(记者 金静 J172) 我国国家主席首访去过哪里? 毛泽东 1949年访苏联 促成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专列出访苏联,这是他第一次跨出国门。毛泽东在苏联住了两个多月,促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江泽民 1993年访美 1998年访哈萨克斯坦 打破中美关系僵局 1993年3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1月17日,应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江泽民启程赴美国西雅图,参加于11月20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彼时,中美关系已经经历了4年多的低潮。曾经在竞选中发表诸多对华不友好言论的克林顿,上任后逐步认清形势,谋求务实地同中国打交道。1993年,克林顿数次致信江泽民,并邀请他出席11月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方当时表示将安排两国元首举行双边正式会晤。 1998年3月,江泽民再次当选国家主席。7月3日至4日,江泽民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中、哈、吉、俄、塔五国元首会晤。 胡锦涛 2003年访俄 2008年访日 访日开启“暖春之旅” 2003年3月15日,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5月26日至6月5日,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这是他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 2008年5月,胡锦涛连任国家主席之后的首访,是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首次访问日本。此前,由于时任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冷却几年,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胡锦涛的此次访问,被媒体诠释为“暖春之旅”。J172 外国政要首访有何讲究? 各国领导人,尤其是大国领导人上任后都非常重视首次出访,外界也往往通过这些访问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来解读这些国家新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热点和走向。总体而言,重要邻邦、战略伙伴和外交战略地区往往是大国领导人上任后首次出访的目的地,有的国家甚至成为其他国家新领导人上任后首访的传统目的地,以凸显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美国总统奥巴马 访问“邻居”加拿大 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邻居”加拿大,这是奥巴马就任后的首次出访。美国一向重视同加拿大的传统关系,因此历届美国总统上任后首访往往选择加拿大。 奥巴马去年成功连任后访问东南亚,而他在第二个任期内的首次访问目的地则选择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内没有对以色列进行正式访问,美以关系也多有龃龉,因此奥巴马选择以色列作为第二个任期的首访地,弥合美以关系裂痕的意味明显。中东地区在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伊朗和叙利亚都是华盛顿的“眼中钉”,奥巴马新任期对中东的此次访问成为观察美国政府中东政策的窗口。 俄罗斯总统普京 先后出访六国 普京在2012年5月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立刻展开了首次出访,先后访问白俄罗斯、德国、法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分析认为,普京新任期首轮出访行程安排蕴含深意。一方面表明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仍然将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欧洲和中国在俄罗斯的外交格局中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总体而言,普京政府将延续俄罗斯外交“东西并重”的大格局。 法国总统奥朗德 就职当天就前往德国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2012年5月15日宣誓就职当天就前往德国访问,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 奥朗德的前任萨科齐上任后的首访地也是柏林。萨科齐在应对欧债危机中同默克尔步调一致,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法德核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奥朗德对解决欧债问题的态度不同于萨科齐,和默克尔分歧明显。为避免“法德核心”破裂,奥朗德将上任后首访的目的地选择为德国,且就职后数小时就动身前往柏林,由此向外界宣示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德国总理默克尔 将法国作为首访目的地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05年11月就职后,与她的前任施罗德一样,将法国作为首次出访的目的地。2009年10月,默克尔成功连任德国总理后的第一个出访目的地仍然是巴黎。 默克尔两次上任后的首访行程充分表明,维护和加强法德关系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优先地位。法、德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对方国家作为上任后首访目的地,显示了法德关系在两国外交政策中的分量以及对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视。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计划按惯例访美未成行 日本在战后同美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因此日本首相上任后首访美国成了日本政坛不成文的惯例。安倍晋三在去年12月就职后,将巩固日美同盟视为外交政策的核心。但由于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行程冲突,安倍未能将美国作为上任后首访的目的地,改为首访东南亚国家,意图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进行“外交牵制”的目的十分明显。(新华社记者 冯俊扬)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