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货币政策维持13%的M2仍是宽松状态
2013-03-13 19: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邓宇虹 邓宇虹 |
分享到:
|
【导读】央行行长周小川说,今年的货币政策趋紧,但总体仍然稳健。3月13日18点,经济之声评论: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目前经济发展需求。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今天下午3点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就"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增长7.5%和M2增长不超过13%的目标,这是否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个难题。周小川回答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服务的四大目标是:保持低通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和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出台,就是要在这个四个目标之间做权衡,而最为关注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至于今年提出的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控制在13%,这个13%就是代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不再是应对危机的那几年是宽松和扩张的,而是保持中性,相比去年和前年将会更"紧"一些,表明了大家对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一种强调。 另一个关注焦点是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推进,大家担心,地方融资平台的负担和风险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此,周小川回应说: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应该采取定量分析,既不要低估了风险,同时也不要杞人忧天,说得好像风险已经大得不得了。对于如何定量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周小川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项目型贷款,大多是市政工程,这种项目具有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不一定会出现违约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有抵押和质押支持的贷款,只要抵押和质押品不出现巨大变动,风险就不大;第三个层次,是公益性的项目,本身没有偿还能力,需要地方动用财政来偿还,这部分也是风险最大的一块,占比大约20%左右。周小川还建议,今后金融市场要开发更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公益性的投资项目,解决融资困难,环节地方政府压力。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评论这个话题。 吴庆说,我们的外围环境确实出现了好转的迹象,首先是美国经济有一个比较稳健的复苏,而且这种复苏的趋势还可以延续。第二,日本从去年年底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短期的货币刺激也导致日本经济会有一个短期复苏。这两大经济体的复苏对于中国经济的都会有一个带动的作用。维持13%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是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状态。假如今年的GDP增长率在7%到7.5%,通货膨胀在3%左右,13%的货币供应量仍然有3%的富裕量,这种状况跟早年的经验也相符,这种状况不能叫紧缩,甚至还是稳健偏宽松的状态。 对于这种稳健偏宽松的状态能否使CPI控制在预期之内,吴庆认为,物价的决定因素有很多,货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但是货币的影响会有相当长滞后的时间,货币的发放对于物价的影响传递大概有一年左右的周期,目前CPI虽然数字比较高,但是高的状态是不可维持的,由于季节因素2月份单月的CPI指数非常高,这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春节以后,食品价格正在下跌,这种下降会导致3月份和4月份CPI的数字会明显下降。 另外,现在PPI的数字是负数,这种负数的PPI状况会继续向CPI转递,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短期不必过于担心CPI数字高涨,下一轮CPI数字真正的上涨有可能要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才会看得到。 除了货币发行量的问题之外,地方债的问题也是今天下午记者关注的重点。针对记者的提问,周小川说,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风险基本可控。有20%左右的贷款是公益性的,容易出风险。周小川说,对这部分风险,在重视的同时,金融市场还应该考虑通过改革、通过引进新的金融工具、通过规则的制定和调整来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吴庆说,现在讨论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是增加地方债发行数量,希望地方政府要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然后由地方政府自己发放负债,而不都由中央政府担保中央政府代发。另外,关于金融创新的一些方式,一些公益性的项目确实没有收益,但是会对其他的资产造成正面影响。比如修建地铁本身可能并不赚钱,但是地铁沿线的土地价格升值非常明显。地铁公司虽然无法通过地铁的运营来归还欠债,但是政府有能力通过某一些地段土地价值的增值来补贴地铁公司的运营收益。 |
相关阅读:
- [ 03-13]易纲:要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 也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 [ 03-13]周小川:今年定13%左右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表明大家对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强调
- [ 03-13]央行谈抑房价:或加大首付及房贷利率等措施力度
- [ 03-13]周小川:继续使用针对房价的结构性政策 有的会加大力度
- [ 03-12]两会13日看点:代表团酝酿协商国家主席等人选
- [ 03-11]我国货币供应量逼近100万亿 被指推高房价
- [ 03-08]"货币战"无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 [ 03-08]陈德铭:各国货币政策不应该外溢影响其他国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