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王国”的困惑——人大代表建议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城市阻梗症
2013-03-13 17:2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专电 (服务·两会生活观察)题:“自行车王国”的困惑——人大代表建议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城市阻梗症 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海明威 黄毅 “马路越来越宽了,但自行车道却没了。” “骑着最环保的自行车,却越来越难进各种政府大院了。” “发展公共交通不要只想着‘建地铁’‘修高架’,投入较少、成效鲜明的公共自行车却常常被遗忘。” 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如今一边深陷“雾霾”“拥堵”的漩涡,一边却将自行车边缘化。人大代表建议,发展投入小、成效好的公共自行车以缓解城市阻梗症。 “骑车走钢丝”的尴尬与凶险 去年底,东北一城市仅有70厘米宽的自行车道,被网友戏称为“骑车走钢丝”,也引发大家对各自城市自行车道“吐槽”。 “你骑着自行车到一些政府部门、机关大院去办事,保安都不会放你进去。”康永恒代表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被贴上“级别”,甚至“阶层”的标签。 前几年,西部一位省政协委员骑着自行车出席该省政协会。保安再三检查证件后说,“人可以进,车不能进,因为里面没有停自行车的地方。”一些人也自然而然地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现在骑自行车还要提防各种危险。“许多城市想尽办法扩大城市道路面积,机动车借道非机动车道,甚至直接取消非机动车道。”民营企业家代表王麒说,“自行车道不断被挤占,甚至被取消,很多时候你得提心吊胆地在机动车流中行进。” 自行车是缓解城市“最后一公里病”的良方 在成都中心城区上班的汤涛每天都要花1个多小时在拥堵的车流中开车上班,尽管距他家和办公楼不远的地方都有地铁站。“从家到地铁站有1000多米,从地铁站到办公楼还有近2000米,每天我都会在开车还是搭乘地铁之间纠结。最后往往都是开车去上班。”汤涛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在社区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不便的情况下,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小、影响却很大的问题。” “在兴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以补充快捷交通覆盖面不足和短程交通不便等问题。”王麒建议说。 一份自行车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的出行工具,改变了一半以上居民原有的出行方式。47.5%居民会减少乘坐公交车的次数,19.9%居民减少开私家车的次数,13.6%的居民减少乘坐出租车的次数。 “慢”时尚为何不能“快”发展 以便捷、健身、环保为特征的公共自行车源于法国,2005年里昂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并取得很大成功,随后巴黎、马赛、华盛顿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实施公共自行车项目,被媒体称之为“慢”时尚。 但是这种“慢”时尚却在我国各城市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尽管目前已有包括成都、杭州在内的60多个城市开通公共自行车,但覆盖面不广、租赁借还点较少、跨区域标准不一、道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阻碍着公共自行车的发展。 “大城市都将交通发展重点放在快速交通建设上,公共自行车这一‘微交通工具’好像很难引起地方领导的兴趣,但在实践中这种投入小、成效好的项目却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何健说。 “仅有1600万人口的荷兰有着1800万辆自行车保有量,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自行车出行。”王麒说,“希望城市规划能更多地为自行车留一席之地,商业广场、公交站点、政务中心等更多的公共区域都能建立起自行车停靠点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道路规划上为自行车留出安全行车空间。” |
相关阅读:
- [ 03-13]自行车免费停放点频遭贼手 市民:无人看守成摆设
- [ 03-13]专家称大部门制轮廓初步成型 从国计民生领域动手
- [ 03-12]德国大雪连天冬季卷土重来 空陆交通受阻
- [ 03-11]政协委员体验北京交通 二环线上“比拼”速度
- [ 03-11]巴西民众“裸骑”自行车 倡导绿色出行风雨无阻
- [ 03-10]“铁道大院”里看改革:风停雾散 波澜不惊
- [ 03-06]瑞士人拟给自行车刻上标记 打击偷盗行为
- [ 03-04]吉林长春数千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寻找丢失婴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