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代表委员建言:严控"三公消费" 既要盯"钱"更要管"权"

2013-03-13 12:58  傅勇涛、万一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颖 陈颖  
分享到:

严控“三公消费”,既要盯“钱”更要管“权”

——代表委员建言新形势下如何控制“三公消费”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傅勇涛、万一)今年两会上传递出信息:严控“三公经费”各部门将出台具体办法,让人们有了新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

代表委员建议,严控“三公消费”,还须扎紧制度的“篱笆墙”,增强财政预算的“高压线”,既要盯“钱”,更要管“权”。

严控“三公消费”须公开、盯紧预算的“钱”

一些代表委员反映,尽管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狠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之风初见成效,但是违规公务接待行为仍难杜绝,究其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花财政的钱太随意”。

“我已经注意到,公款宴请、消费有转入‘地下’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说,不少公款宴请转到了内部餐厅,或者在报销时化整为零,更有甚者,“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的机密”。

“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全国政协委员蔡玲说,国家三令五申严控“三公经费”,但是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等屡屡超标、违规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编制预算上巧立名目,利用“其他”“预算外”等字眼“掩盖”,让人们感觉“雾里看花”。

财政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今后在预算安排的时候,会对“三公经费”严格从紧。近年来国际交流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同样是出国出境,选择最重要的实施,一般性的能控制要尽量控制。而公务用车购置是三公经费中最大的一项,要严格控制数量,厉行节约。

钟春燕代表说,从不断压缩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央治理“三公消费”的决心,但是每年实际“三公消费”的支出详单是多少,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说,国家治理“三公消费”的决心越来越坚定,方向越来越明确。但是,要具体控制“三公消费”首先应该算清楚每年“三公消费”的数字,公布数字有利于百姓参与监督和尊重百姓知情权。

严控“三公消费”须严管乱花钱的“权”

“决策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在全国政协委员高抒看来,严控“三公消费”就必须严管乱花钱的“权”,尤其是要用明细的预算表卡住花钱的“笔”。

控制“三公消费”关键在治权。转变政府职能,就要监管批钱的“一支笔”。陈世强委员说,经济发展步入转型阶段,税收制度财政体制面临改革,打造节约型政府,需要一些部门做好“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在一些部门的预算报告中,项目支出金额巨大且缺乏具体明细,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暗藏“三公经费”,“这些项目支出不是‘说不清楚’,而是‘不想说清楚’。这就给‘一支笔’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高抒说。

“行政成本过高的政府,不是高效的政府;在公车上、接待上、出国上花钱过多的干部,也非能让群众放心的干部。”钟春燕代表说,绝不能让“三公支出”成为一个筐,什么说不清用途的钱都能往里装。

目前,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制定管住乱花钱的“权”的办法。谢旭人表示,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例如会议经费的管理办法、出国出境经费的管理办法等。未来还会对公务用车的标准、配备的数量等做出细化规定,积极推进公务用车的改革。

预算监管、考核问责,多举措齐发力

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群众所诟病。代表委员们建议,控制“三公消费”根本之举是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三公消费”的各种违规违纪现象。

“打破‘自我监督’的局限,从预算、报销手续、公示等环节入手,加强监管,敢于处罚,便可使问题迎刃而解。”史贻云委员指出,抑制公款消费就是要让社会监督政府,建立起公共财政公开制度和现代财政预算制度。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报告,强化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郑钢委员说,拧紧公务消费的“水龙头”,不仅需要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透明,还要健全有关制度的监督体系,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

吉明江代表建议,以行政成本核算考核各级政府,把包括开会、考察在内的行政行为成本与结果以及公众满意度、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纳入考核体系,“倒逼”树立节约意识,转化为自觉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