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PM2.5 9种口罩哪个好? 专业仪器实测报告
2013-03-12 17:03:50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林洪熙 我来说两句 |
宅在家中并不安全 开窗通风下室内室外PM2.5几乎没有差别 雾霾严重时,最常听到的建议就是少出门,不少人以为躲在室内,PM2.5浓度会比室外少——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解,除非你永不开窗! 《好奇实验室》和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李金涛医师,带着专业的手提式PM2.5测试仪,对居室环境做了一番监测。 测试当天,杭州市下城区灯芯巷小区的PM2.5浓度为146微克/立方米,按照空气质量的国家标准,属于“重度污染”;我们在灯芯巷小区随机选了一间15平方米的卧室,在开窗通风条件下,实测室内PM2.5浓度为142微克/立方米——屋里、室外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 李金涛医师说,目前国家对于室内PM2.5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室外空气对室内的影响要占55%以上,“在门窗通畅的情况下,室内室外相差不大。” 水盆吸附法: 即在房间内放一盆水,靠水来吸附空气中微小的PM2.5。这个原理,就和我们洒水来吸附扬尘一样。 杭州市疾控中心李金涛医师说,这种方法是通过挥发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加快扬尘沉降速度,但室内空气流动慢,一盆水的挥发程度很慢,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还不如用加湿器。 植物吸附法: 即放一盆植物在室内,靠植物的叶片来吸附灰尘。 《好奇实验室》曾做过实验,用绿植吸附房间的甲醛并不靠谱。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徐冰烨博士也认为,植物吸附的作用不大,因为PM2.5非常细小,它能在空中停留十几天,想靠绿色植物来吸附PM2.5,效果不明显。 |
相关阅读:
- [ 03-08]极端污染天周边输送北京PM2.5达四成 需联防联控
- [ 03-06]日本荒尾市PM2.5超标 环境省:将加紧制定指导方针
- [ 03-05]网友吐槽PM2.5征名:尘惯吸、喂人民服雾
- [ 03-04]PM2.5污染前10城市拟作健康影响评估
- [ 03-04]专家称10米以下PM2.5浓度最高 净化器基本无用
- [ 03-04]PM2.5污染前10城市拟作健康影响评估
- [ 03-04]北京市长王安顺:将市民健康放首位 重点降低PM2.5
- [ 03-01]日本:PM2.5超70即要求国民减少出行 停上体育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