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开始制定部门“三定”方案 年内实现合并
2013-03-11 07:52 孙乾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三定”方案将限时上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介绍,承担改革方案执行任务的是中央编制委员会下设的中编办。中编办是一个正部级的办事机构。在改革方案草案制定过程中,中编办也起着主导作用,它负责理顺归口管理、设置机构、职能设置等,统一部署“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方案。 全国两会结束后,根据人代会通过的方案,将一个部门接一个部门开始制定“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根据2008年“大部制”改革方案公布后的程序,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所涉及的部委,在两会结束后,都谨慎、低调地确定了“三定”方案。按照当时的程序安排,“三定”方案要限时上报中编办,中编办再作相关协调和修改,之后报国务院审批,然后人员到位。 年内完成部门机构合并 汪玉凯说,“三定”方案中最重要的是定职能,并依据职能确定机构。根据改革方案确定部门职能,有的机构需要将一些职能拿出来,这些职能部门与另一机构进行合并,“这就是最为复杂和细致的工作了”。 汪玉凯称,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最晚估计在今年年内将会完成“三定”方案,实现部门、机构、职能的合并。但是,本轮机构改革虽是“微调”,但如何打破部门利益博弈僵局,部门合并以后能不能理顺职能,能不能向市场放权,因为涉及部门之间的利益,可能会出现反复,这也是关乎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中编办免不了会和一些部委讨价还价。”汪玉凯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部门利益博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机构改革可能留下遗憾,形成“精简-反弹-再精简-再反弹”怪圈。例如1982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但由于这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等原因,到1988年,国家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又升至71个。 部委不愿放权、削权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部级事业单位伴随机构改革如雨后春笋般产生。“每次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成了行政改革的分流渠道,国家部委一些直属局,直接改成了直属事业单位。”汪玉凯说。 |
相关阅读:
- [ 03-11]日媒无根据渲染中国黄沙袭东京 日气象部门否认
- [ 03-10]中国新一轮机构改革启动 国务院部门“七上八下”
- [ 03-01]北京交管部门:全国两会车队将取消警车带路
- [ 03-01]新京报:“假日火车免费”非民众所需
- [ 02-28]沈阳:3月1日起不避让救护车罚200扣3分
- [ 02-28]气象部门称将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以应对极端天气
- [ 02-27]福州中茵上城美域移走28棵树 被执法部门罚28000
- [ 02-26]福山房管部门回应产权“缩水”:相关手续是后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