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依法治国的司法实践--从两高报告透视五年司法建设之路

2013-03-10 17:25  陈菲、杨维汉、刘元旭、朱薇、杨金志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司法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法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代表两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会代表审议。

一组组数据,“数说”司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不懈努力;一句句诤言,彰显司法机关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坚强决心。透过报告可以看出,五年来,两高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化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司法为民:不公正,为民就是口号

2013年1月的一个下午,无锡滨湖法院为一起诈骗案件的65名被害人发放了追缴的15万余元赃款。被害人很多是独居老人,法院通过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一步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两高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关注权利保障,关注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诉求表达权和依法参与权,依法惩治了危害民生犯罪。

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最集中的要求,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两高报告显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人身损害、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物业服务等案件232.9万件,同比上升104.2%。五年来检察机关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嫌疑人11251人,起诉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18752人。

回眸五年路,两高推进司法便民取得了明显成效。法院推行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庭审,开展巡回审判,加强司法救助,五年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7.69亿元。检察机关设立网上查询平台,在人口集中的乡镇、社区探索设立派出检察室2405个,就地受理控告申诉。

“这些年司法为民强调得比较多,司法机关也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说,如天津探索设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推行能动司法,强调主动服务。法院、检察院系统与民众的互动性明显加强,对民意的重视也比以前明显增强。

“司法为民要防止简单化和口号化,需要更多地制度化。司法为民最终要体现为司法公正,不公正,为民就是口号。不仅要公正,还要及时高效公正,少一些迟到的公正。”侯欣一说。

司法改革:关键要看是否改到点子上

今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启动了首例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案件的前科封存程序。院档案室里也多了一个档案柜,专门存放符合前科封存条件的相关案卷材料,专人整理维护,并编上了特殊编码。

今年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两高也在以往试点工作基础上,深化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方式改革,推行涉罪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和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完善刑事证据制度,实现量刑规范化,开展民事案件小额速裁,开展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五年里,完成中央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12项,完成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司法改革任务113项。

为规范量刑活动,在上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15种量刑情节又被细化为21种,结合了上海实际,又确保了工作科学统一进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对此说:“司法改革就是要回应社会对公正司法的期待和关切,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司法公正。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解决的成果就是改革的成果。”

检察机关也在着力深化检察改革,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切实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改进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深化审查逮捕机制改革,健全、规范听取犯罪嫌疑人申辩和律师意见制度;深化侦查办案机制改革,完善和落实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等制度……

对于这几年司法改革取得的成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指出,司法改革形式如何变化不重要,关键是看改革是否改到点子上,能否真正符合司法工作的科学规律、本质和群众的期待,因此必须从深层次问题上改起,而不能浮在表面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