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大调整彰显大决心 中国冀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2013-03-10 14:33  石岩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大调整彰显大决心 中国冀望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10日公布,其力度之大超出外界预期,而其对于职能转变前所未有的强调,使这份更加完备的方案足以承载中国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的冀望。

此前,这份名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草案,在传言中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大部制”。诚然,依照该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将减少4个,包括铁道部在内的一些部门将不再保留,可谓“大手笔”。但透过机构数量的变化,应看到是更深层面的政府职能转变,其间释放出的改革信号,更值得品读。

譬如,《方案》提出,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标志着中国最后一块政企合一的坚冰或将雪融,此举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再如,《方案》明确,将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此举将有利于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进而服务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我们的思路是,抓住重点问题,既巩固以往改革成果,又着力破解重大难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方案》制订的官员对中新社记者透露,“对条件成熟、形成共识的就先推进。”

“事实上,机构调整是服务于职能调整的,后者才是此次改革的核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相较于很早之前就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机构改革,该方案有关职能转变的内容尽管“低调登场”,但其影响却远大于前者。

前述不愿具名的官员也透露,他们曾一度考虑过将方案中的“职能转变”置于“机构改革”之前,后因考虑到方案在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时,机构改革“更属于全国人大管理范畴”,才定为现名。

资料显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已先后经历了六轮改革,这些改革均将机构改革作为重点。“1988年那次机构改革以后尽管强调了职能转变,但也是通过机构改革(的方式)来进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说,“这次把它(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很大的一步。”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政府权界仍不够清楚,还是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无限责任”。

“本次改革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可以说是抓到了要害。”前述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者说。他并介绍,本次改革重点在于“三个放权”,即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和向地方放权。体现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继续简政放权”的要求。

如,《方案》提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将有望使民众依法通过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更好发挥民众主人翁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放”的同时,《方案》亦强调了政府的“收”,具体表现在“三个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收”“放”之间,不仅约束了政府在放权过程中作“甩手掌柜”,出现部分领域的管理真空。更重要的是,这使得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四者的权责关系得以理清,有利于四者严守分际,各负其责。

作为《方案》的一大亮点,“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表述意义亦不可小觑。“形象一点说,基础性制度建设就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设施,”薛澜说,“这意味着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职能配置及运行方式有了法治基础,同时,还可以将很多不良现象(如“房腐”)在初露端倪之前得以遏制。”

“这一方案无疑是让我们振奋的,正是因为它的全面性。”薛澜说,“但方案一旦通过,接下来的工作会更艰巨。一则部门的调整牵涉到人员的变动;二则如何规范政府的有序退出和加强监管,以避免‘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覆辙;最后还要特别注意理顺地方与中央的权责分配。”(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