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如何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道考题”
2013-03-08 21:25 张旭东、刘铮、张辛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 ——代表委员建言如何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道考题”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旭东、刘铮、张辛欣)外有全球经济低迷不振、复杂多变,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足——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和应对之策,备受瞩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三道考题”,积极建言献策。 【考题之一】稳增长:稳中求进,确保扎实开局 “现在钢铁行业形势不是不怎么样,而是进入了漫长寒冬。感觉未来日子不好过。”来自河北钢铁企业的孟兰芝代表直言不讳。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但内外因素叠加,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代表分析,金融危机有长期化趋势,出口难以提振;人口红利拐点、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变化,使得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 中国经济主要指标从去年9月份开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最近两个月PMI等先行指标并未继续保持回升,企稳回升态势仍需巩固,小微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还比较困难。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工作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稳中求进”“扎实开局”。 “经济要保持一个合理增速。太高不现实,太低难以支撑就业。”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代表说,今年7.5%左右的目标对实现“稳增长”来说是适宜的。 “外需减弱则要靠内需,内需重在尽快启动消费,这是稳增长的有效途径。”河北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石克荣代表说,“在稳增长中,需格外重视结构调整,核心是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石克荣代表注意到,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字当头,是实现扎实开局的有力保障。” 孟兰芝代表建议,国家政策要支持企业稳住阵脚、加快转型。“企业生存发展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直接关系就业和税收。与其再铺新摊子,不如搞好已有的企业。” 【考题之二】控通胀:稳定物价,遏制上涨压力 物价事关国计民生。去年物价涨幅回落到2.6%,好于预期,但今年物价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已把此前“管理通胀预期”的提法,调整为“控通胀”。 老百姓对生活用品价格最关切。来自贵州凯里的铁路工人代表邰顺军说,感觉现在的物价上涨确实比较快,尤其是近年来房价一年一个样,职工感到生活压力大,希望收入不要因为物价过快上涨而缩水。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副市长赵爱华说,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消费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稳定物价依然是当务之急。” 杨子强代表建议,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来应对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要素成本上升对企业的负担;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建立和扩大重要商品储备,提高对相关商品价格的调控能力。 赵爱华代表建议,一方面要通过信贷等手段,千方百计扩大事关民生的重要商品供应,减少因供给不足造成的物价上涨;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税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特别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防止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唐一林代表认为,物价问题根本的是货币发行,管理好物价的根本是管好货币发行。 【考题之三】防风险:守住底线,夯实发展基石 防控风险,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在复杂经济背景下,这一问题尤须重视。 厉以宁委员说,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风险在金融领域,城镇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预防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财政风险是中国经济中的两大隐患,且互相交织影响。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战”“贸易战”频频发生。随着我国金融规模日益扩大,“防范风险”是一道不可突破的红线。 地方债、私募基金、影子银行等一些领域,是当前金融财政领域的薄弱环节。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说,要注意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近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偿债高峰期后,如处理不当易引发财政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金融财政风险的本质,在于资金链条的断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委员说,现在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额增长都创了历史水平。要特别关注这些货币如何流出?又流向了何方?这样才能心中有数。 杨子强代表建议说,要注意防范金融机构同业和表外资产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影响的监测和研究。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委员还提醒,当前众多经济活动依赖房地产,也要警惕房地产领域引发的风险。 “金融稳,百业稳。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营造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奠定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杨子强代表说。 |
相关阅读:
- [ 03-08]两会倡节俭反浪费带好头 百姓期待建章立制成风气
- [ 03-08]两会新观察:农民工融入城市,还需迈过几道坎?
- [ 03-08]【两会图刊】部长别走
- [ 03-08]两会海外视角: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财政
- [ 03-08]两会热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喜与忧
- [ 03-08]两会倩影
- [ 03-08]委员交流体会 对将提交的提案展开讨论
- [ 03-08]两会现场记者“图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