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杜绝“笔尖下的浪费”--代表委员呼吁用制度约束“三公经费”
2013-03-08 20: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两会特稿)题:杜绝“笔尖下的浪费”——代表委员呼吁用制度约束“三公经费” 新华社记者 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刹住出国考察的“奢侈风”,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严控政府“三公经费”的举措令人振奋。 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今年我国靠增发赤字确保了13.8万亿元的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借钱过日子更要堵住乱花钱的漏洞。从长效看,应从强化预算监管入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制度,堵住“三公经费”漏洞。 “决策一句话,花钱一支笔” 警惕官员“笔尖下的浪费” 正常的“三公经费”,本是确保政府机关履行职责的必要行政开支,和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也非一回事,但却因执行中的浪费和管理漏洞,备受公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认为,公众之所以关注政府“三公经费”,在于一些滥用公款吃喝招待行为,挤占了本该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加重了财政负担,还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这股歪风必须刹住。 “决策一句话,花钱一支笔。”不少代表委员反映,尽管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狠刹铺张浪费之风见成效,但奢靡浪费行为仍难杜绝,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单位一把手领导用钱的权力不受约束,花财政的钱太随意,造成各种“笔尖下的浪费”。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编制预算报告上巧立名目,利用“其他”“等等”“预算外”等字眼掩人耳目,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律师段祺华认为,“其他支出”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奖金补助、吃喝招待等超标费用都可罗列其中,自然让一些地方政府“爱不释手”。而现行预算法规定,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需人大审批,更加剧了“乱花钱”的风险。 |
相关阅读:
- [ 03-08]财政部:将督促地方加快“三公经费”公开步伐
- [ 03-08]杨晓超代表:每项“三公”支出具体口径应明确
- [ 03-08]代表问预算 财政官员求外援
- [ 03-08]北京“三公”行政经费今年再压缩 公开范围扩大
- [ 03-08]北京三公经费压缩将出方案 执法罚款列预算管理
- [ 03-06]从预算报告看政府“三公经费”公开决心
- [ 03-06]"三公下水操"指的是哪三公?长泰特色民俗进非遗
- [ 03-06]一目了然是亮点(代表细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