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杨雄:直面上海历史性大转型
2013-03-08 15:24 陈良杰 徐寿松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省级领导访谈录)题:直面上海历史性大转型——专访上海市长杨雄 新华社记者 陈良杰 徐寿松 全国两会之际,履新“满月”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杨雄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谈发展,直面上海正在经历的历史性转型,“不想被GDP牵着鼻子走”;话改革,没有过多口号,“谋定而动”;说民生,真情流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干好当前事,不想“身后评”。他说,图名也是存私心,卸任后,希望能与普通市民一样,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上海将避免掉进“转型陷阱” 重在提高质量效益 上海在全国率先进入转型关键期和攻坚期,经济增速由引领全国到位居后列,但上海仍然坚持“减少四个依赖”不动摇。 问:面对全国“垫底”的经济增速,有压力吗? 杨:这个压力我们是主动去承担的。2009年起上海就连续将经济增速目标定为10%以下。考虑到我国潜在增长率呈降势、上海经济成长周期的实际变化,而防止经济波动又须保持适度增长,上海今年将增速预计为7.5%,是积极、稳妥的,符合中央提高经济效益、质量的要求,也为上海长远发展打下好基础。 问:纽约、东京在转型中都曾掉入经济下滑、财政危机等“转型陷阱”,上海能避免吗? 杨:关键是把握好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去年上海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三产领先增长,增速10.6%;外资领先增长,实到外资预计同比增长20.5%;居民收入领先增长,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约11%。同时,经济对投资依赖、房地产依赖减少,房地产业占比从2007年的7.7%降至5.4%;对重化工业依赖、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也减少。这种平缓、渐进式调整,符合期望。 改革:最高境界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体制机制已调整 “上海已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近来,上海领导层反复自警。改革图新成了上海滩的最热词。 问:“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对上海是现实还是忧患? 杨:上海这座城市对改革创新是有自觉的,许多举措都领全国风气之先。上海现在的转型是历史上一次比较大的转型。过去的部分体制机制、管理措施,不适应新的发展态势。上海要继续按照中央要求,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 问:“改革已到深水区”,上海今年将有哪些“深水突破”? 杨:首先还是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今年可能会有一些大的举措;其次是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适时把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进一步释放试点效应。另外,还将下大力气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等。 改革越深入越需智慧。我们更多的是想谋定而动,使改革更有实效。看上去没有过多口号宣传,实际上我们没停步,力度比以前还大。 问:“于无声处听惊雷”? 杨:改革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知不觉中已改好了,体制机制已调整了。我们还是一步步把工作做细、做深,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理政:政府心中要有法,转型要带头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在人们印象中,上海是“强政府、弱社会”。 问:“强政府”是上海的标签,您在多种场合提到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二者有联系吗? 杨:人们说“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小一点是对的,但小不等于弱。政府要强,自身就要过硬。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这几年审批事项减少了一千多项,审批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以上。还有依法行政,政府心中要有法,不越权越位。 问:新一届政府想展现一个怎样的上海? 杨: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价值取向是“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其所揭示的形象就是我们的追求。历届上海市政府领导班子都认为,在地方政府管理水平上,上海不但要在全国追求卓越,在全世界也要力争排在前列。 管理:治大城如烹小鲜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吸引八方来客。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上海在寻求承载力与“融城梦”之间的平衡。 问:外来人员想享受均等公共服务,比如对异地高考诉求强烈,上海如何解决? 杨:上海历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既要严控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又要善待外来人员,我们将坚持“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的取向,健全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待遇挂钩、梯度化的制度,改善来沪人员基本公共服务。 去年底,我们以《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为依据,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升学考试有关方案,一是父母符合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沪参加中高考;二是父母符合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其子女可在沪考中职,读完中职后可考高职高专,读完高职高专后可参加专升本考试。 问:面对雾霾,“美丽上海”怎么实现? 杨:上海有个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现在进行到第五轮。以前侧重于治“水”,今后会加大大气治理。我们将根据已知的雾霾形成原因,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机动车排放控制,全面推进燃煤污染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加大扬尘控制力度等。此外,还将加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力争用若干年时间,使上海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心声:“我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 生于上海、长于上海,59岁的杨雄除了在西双版纳插队8年和外出求学外,一直工作在上海,直至走上上海市长的岗位。 问:从1985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毕业至今,您一直在上海工作。对上海,有一种什么感情? 杨: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中间插队当知青,1977年考大学,然后又读研究生,再回到上海。我和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这一代人比较苦,像我比较幸运,我的很多同辈人--小学同学、云南知青,回城后工作都很艰苦。我觉得有责任把这个城市建设好、管理好,让市民能够不断地改善生活状况。我既是建设者,今后老了,也是这个城市发展成果的享受者。 问:希望上海市民若干年后对您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杨:作为市长,首先是市民;今后不做市长,就是一个普通市民。图名也是一种私心,会妨碍你的公正思维和决策。现在就是认认真真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在任期里面能够扎扎实实为上海人民,为国家多干一些实事。 |
相关阅读:
- [ 03-06]李克强:着力推动转型发展 理念上有创新
- [ 03-01]全国转型发展指数首次公布 上海北京全国领先
- [ 01-07]呛马大会尚未登场 苏贞昌先陷入围剿
- [ 01-05]2013两岸关系继往开来 展开新篇章
- [ 12-31]评论称今年是德国灰暗一年 未来或有转型希望
- [ 12-11]中国迈向“世界工厂2.0版”
- [ 11-07]十八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经济特区继续为改革“探路”
- [ 09-25]李克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及其棚户区改造 破解城市二元结构难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