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经济学者把脉"中国陷阱":经济最大的风险仍是金融

2013-03-07 19:02  朱立毅、林晖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分享到:

经济最大的风险仍然是金融——经济学者把脉“中国陷阱”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朱立毅、林晖)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过去城镇化的经验教训能给今天带来哪些启示?改革能否帮助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厉以宁、林毅夫、陈锡文和李毅中等经济学者指点发展中的“高危因素”,把脉“中国陷阱”。

增长依赖投资拉动,最大风险仍然是金融

“什么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我认为最大的风险仍然是金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金融风险来自于我国经济增长总是依赖投资的拉动。如果新的城镇化再走老路,全国一窝蜂式地花钱、盖楼,就会产生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大量债务。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关心的产能过剩问题也涉及金融风险。他说,重复建设就需要淘汰落后产能,但这会造成很多危害,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效益低下,支撑建设的贷款会出现风险。

李毅中坦言,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业界认为,一般开工率在75%以下就属于严重过剩,但我国的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的开工率都不足75%,更严重的是,光伏电池开工率仅57%,多晶硅仅35%。

“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增长要有效率。”厉以宁说,如果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增长没有效率,那么如何来偿还大量的贷款?地方政府的压力如何化解?

厉以宁担心这些风险容易促成金融危机。一个银行倒了就拖垮一批银行,一家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就断了一整条资金链,造成大量企业之间相互欠债,“这是我们要防范的风险。”

城镇化损害农民利益,社会难以保持安定

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看来,以往的城镇化过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城镇化’这个词热起来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产生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陈锡文认为,以往的城镇化有一些突出的问题,除了大量资源能源损耗、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可持续发展难题外,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

据介绍,与世纪之交的2000年相比,12年来我国增加了2.5亿的城镇常住人口,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陈锡文说,这些人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为当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身份问题,他们无法享受必要的公共服务。

“有一个词在中国被常常提到,叫土地财政,很多城镇的发展对土地财政过于依赖,这就会造成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侵犯。”陈锡文说,对于失地后进城的农民工,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在其失地后有长远的生计保障,生活水平还能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如果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会成为贫民,将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陈锡文提醒,从世界各国来看,如果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能实现社会平稳,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把城镇化作为富裕农民的过程。而如果城镇化剥夺农民财富、损害农民利益,那么城镇化的成果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保持安定。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需提防中等收入陷阱

新兴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很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100美元,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中国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对此,林毅夫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没有升级,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大量人口无法找到工作,收入分配差距由此不断扩大。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利用国家的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的竞争力。

厉以宁说,社会动乱、收入差距拉大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社会进入一个比较和谐的阶段。同时加上技术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我相信中国可以实现跨越。”

林毅夫表示,按照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0%左右,这和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新加坡、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

“从国际经验看,这四个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都在这个阶段之后实现了连续20年7.6%至9.2%的年均经济增长。我相信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在克服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我国也应该有潜力维持20年每年8%左右的增长。”林毅夫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