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中国将培养职业化农民解决“无人种田”难题
2013-03-07 10:29 韩洁 娄辰 朱薇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韩洁 娄辰 朱薇)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出现“空心化”,明天的中国谁来种田?针对这一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国家创造环境,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张晓山说,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能够满足农村出现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需求,如经营家庭农场的专业种植能手,或者是种粮大户。 “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除了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张晓山说。 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过去30多年,中国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数量已近2.6亿人。2011年末,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传统村落的衰败,许多村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年轻人离开农村后大多不愿返回。 两会上,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宅基地面积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却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无人居住。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金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洪民最近在当地4个村庄研究发现,村里50岁以上的占57%,45岁以下的壮年20.4%,真正以农为主的不超15%,如果只按男劳力计算,不超7.5%。 由于现在农业机械化使用广泛,青壮劳动力短缺使很多老年农民成了农机手。“年纪大了,有些腿脚不利索,技能也不够,老年农民用农机很危险。”刘洪民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天禹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楀看来,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培养职业农民,解决明天“谁来种粮”、“怎样种粮”问题的时候。 “在国家的扶持下,我们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发展很快,但缺乏有知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种植能手。希望国家开展专门针对种植业的职业培训,或在职业学校中开设种植课,打造更多职业化的农民。”张楀说。 据测算,中国农业劳动力有2.79亿人,目前每年能够接受系统培训的只有1000万人左右。 不过,在中国部分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有所行动。去年8月,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100个试点县(市、区)。 “要想引导合格的农村劳动力成为职业农民来说,关键要为其创造优惠的发展环境,要通过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确保他们的收入要高于外出打工,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在留在农村发展。”张晓山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