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柴油车国Ⅳ标准7月实施 尾气处理液或成必加品

2013-03-07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柴油车国Ⅳ标准7月实施尾气处理液或成必加品

中石化华北公司油品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检测柴油车尾气处理液质量。 中新网能源频道 史建磊摄

编者按:今年春节前后,全国中东部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促使国家多部委2月份连发6道治霾令牌。全国两会上,如何治理雾霾、防止大气污染也成为最热提案之一,但截至目前“风吹”似乎仍是雾霾消散的“第一杀手”。中新网能源频道本周特别推出“聚焦绿色环保”系列,通过对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的调研,同大家共同探索“驱霾之道”。

能源频道“驱霾”特别策划之二:聚焦新产品——柴油车尾气处理液

中新网3月7日电(能源频道史建磊)今年7月1日起,环保部将正式实施国Ⅳ排放标准,届时购买新柴油车的车主可能会发现,爱车的“口粮”也随之升级,不仅需要柴油,还要必备“添加剂”。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这种“添加剂”即是中石化开发的新产品—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专家表示,由于国内各重型柴油车生产厂主要选用安装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系统,来满足国Ⅳ排放标准,该系统使用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也由此成为节能减排的必备消耗品,使用此处理液可使尾气中至少80%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氦气,满足国Ⅳ、甚至国Ⅴ排放标准要求。

专家:柴油车尾气污染已“非治理不可”

“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近日网友戏谑之作“沁园春。霾”道出了对大气污染的几多无奈。人们不禁要问,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谁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原中石化科技部部长,现任天津悦泰石化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的乔映宾对中新网能源频道分析称,在全国氮氧化合物排放的组成中,火电行业占比40%,钢铁、水泥、石油、石化行业占20%,机动车尾气排放位居第二约30%,其余为民用烧饭、取暖等活动产生。

乔映宾说,虽然火电行业占比最多,但由于火电烟囱多在100-150米以上高空,因此对人体活动影响相对较小,而汽车尾气排放,基本在1.5-2米的低空,对人体活动反而影响较大。

据环保部《2012年机动车污染治理年报》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的重型载货与大型载客汽车保有量分别为460和126.6万辆,仅占机动车总保有量的6.3%,而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排放量却分别占全国当年汽车氮氧化物和PM总排放量的67.2%和78.8%。因此,我国柴油车尾气污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国Ⅳ排放标准倒逼SCR技术“横空出世”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降低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列为约束性四大强制指标之一,要求“十二五”期间累计降低10%。

但资料显示,在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上年未降反升5.73%,没有完成预定要下降1.5%的目标,2012年上半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要完成国家减排目标,“十二五”后三年任务艰巨。

为加快节能减排步伐,环保部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cheongsam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同国Ⅲ相比,氮氧化物排放降低30%,PM降低80%。

乔映宾说,为了满足国Ⅳ排放标准要求,目前国内各重型柴油车生产厂主要选用SCR技术。国Ⅳ柴油发动机与国Ⅲ柴油发动机相比热效率高,可以减少5%—7%的油耗,动力提高约10%,使PM排放量减少,而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

乔映宾表示,SCR系统使用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可使尾气中至少80%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氦气和水,能满足国Ⅳ甚至国V排放标准的要求。为了落实国Ⅳ标准柴油车上或会装一个叫OBD的传感系统,一旦尾气超标,柴油车就开不起来了。

柴油车口粮或可实现“加量不加价”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新柴油车安装一套SCR系统,成本要增加1-2万元,每使用100吨柴油,就需要使用4-6吨左右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液,车辆使用成本明显增加。

不过乔映宾介绍说,使用国Ⅳ柴油发动机可以减少5%—7%的油耗,以6%的数据估算,跑20-30万公里就可收回成本,剩下的都是节油。

天津悦泰石化副经理张新昌表示,中石化已初步形成了5L、10L、和20L三种小包装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虽然目前市场分散、产品包装成本、运输成本掣肘,但暂时并不考虑效益,处理液的价格与柴油价相仿。

后期,随着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在市场中的投放量增大,中石化将推动在加油站建设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加注站,尾气处理液的价格将逐渐下降,预计会远远低于柴油价格,张新昌说。(中新网能源频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