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前10城市拟作健康影响评估
2013-03-04 07:45 张然 韩旭 钟欣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黄晓夏 黄晓夏 |
分享到:
|
冯骥才:雾霾问题跟政绩观有很大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在3月1日晚6点到达文化艺术界别驻地报到。在谈及近期雾霾污染问题时,冯骥才表示,如今出现的雾霾污染等问题,跟政府官员的政绩观有很大关系。要解决雾霾污染问题,政府部门的责任重大。 冯骥才表示,不把雾霾问题解决了谈什么美丽,不能光虚幻地谈,还得有一个办法,还得实现它有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办法,政府的责任重大。 对于多城市出现的雾霾问题,冯骥才指出,恐怕跟政府现在官员的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凡是能跟他政绩挂上钩的他关心,跟他政绩联系起来十分关心,跟政绩无关的事情往往他不关心,或者放在一边,这可能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吸进的 PM2.5最后去了哪儿 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在呼吸道沉积的部位各不相同。大于5微米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一般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而小于2.5微米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PM2.5,75%都沉积在肺泡内。不过,当颗粒特别小的时候,比如小于0.4微米,虽然也会进入肺泡,但不会沉积,可以比较自由地随着呼吸排出体外。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颗粒物的大小在进入呼吸道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比如吸水性的物质,在深部呼吸道中遇到温暖、湿润的空气时就会因吸收水分而变大。 当然,呼吸道也不是任由颗粒物入侵的,它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而且不同部位的呼吸道,清除机制也不太一样。 首先,鼻毛作为防御一线,可以阻挡95%的10微米以上颗粒物(所以很多人开玩笑说靠鼻毛阻挡PM2.5,其实是做不到的)。其次,对于已经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擤鼻涕排出体外。 当然,也可以利用气管内的黏液-纤毛系统,通过纤毛运动,把颗粒物推送到咽部,然后或者吞到胃里,或者咳痰咳出去。黏液-纤毛系统清除颗粒物十分迅速,正常情况下,沉积在下呼吸道的颗粒物一两天内就能被清除掉了。 如果颗粒物已经进入肺泡,那么清除工作就要由肺部的巨噬细胞来承担了。巨噬细胞会先吞下颗粒物,然后经过黏液-纤毛系统排出去,另外它也可能进入淋巴系统,或肺部的血液系统,然后在身体里重新分布。(答者: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记者张然韩旭 钟欣) |
相关阅读:
- [ 03-04]北京市长王安顺:将市民健康放首位 重点降低PM2.5
- [ 03-01]PM2.5征名,为何被吐槽?
- [ 03-01]厦门霾日较常年偏多 汽车尾气对PM2.5影响最大
- [ 03-01]日本:PM2.5超70即要求国民减少出行 停上体育课
- [ 03-01]日媒称东京PM2.5值超标系出于自身原因
- [ 03-01]一个月后 见PM2.5请叫“细颗粒物”
- [ 03-01]给PM2.5起中文名,不合时宜
- [ 02-28]“PM2.5”规范中文名 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