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2013-03-01 09:44 毛 磊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如实反映代表委员的评价,包括表扬、批评和建议,不能搞一边倒,这才是负责任的媒体态度 进入3月,5000余位代表委员将陆续赴京,2013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大幕。 每年两会,也是媒体的一场“新闻大战”。今年,国内外各路媒体3000多名记者将参加两会报道。媒体报道是对两会的传播,责任重大。如果说两会是体现中国开放、透明的平台,新闻报道则是展现两会的窗口。及时充分、准确生动的媒体报道,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进公众对重大政治活动的了解和参与,从而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媒体如何能够以更成熟、更积极的姿态应对两会这场大考,在参与上有更多进步,这是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两会为新闻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果记者带着赶庙会、看热闹,甚至是追明星的心态来采访,即使写出报道,也是表面的、肤浅的。报道两会,应该全面、客观、准确、负责、理性,而不应该像探照灯一样照到哪里算哪里,更不应该为了吸引眼球而只将镜头对准个别话题和明星人物。 两会的新闻矿藏,大多不是露天矿。很多新闻报道,需要俯下身、沉下心去更好挖掘。记者应当把目光更多地转向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委员,充分倾听他们的呼声,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在两会报道中,选好采访对象、取好采访角度,挖掘不同的声音、独特的观点,这是对记者的一次考验。只有冷静观察,才有可能发现各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 如实报道两会审议、讨论情况,公开代表委员所提交的各种议案提案,以及对这些议案提案的审议、办理和答复,是媒体必有也应有的“两会内容”。也要看到,政府工作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还有不足之处,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作为媒体,应该如实反映代表委员的评价,包括表扬、批评和建议,不能一边倒,有的详细报道、有的一笔带过。 两会报道还有一个如何创新的课题。如何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提高两会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如何创新两会报道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形成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态势?只有更加讲究报道视角、报道手法的变化,更加追求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传播两会,完成媒体应有的使命。 作为一个庞大的“新闻场”,两会对媒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传播重大事件、解读热点话题的同时,通过两会报道展示媒体自身的素质,使两会报道既产生强大的新闻效应,又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共识,积攒下未来中国前行的正能量,这是媒体的“两会共识”所在,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系。(毛 磊) |
相关阅读:
- [ 03-01]全国两会带头改会风 机场车站不搞迎送仪式
- [ 03-01]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不封路 最大限度维持社会交通秩序
- [ 03-01]人民日报:媒体应有怎样的“两会态度”
- [ 02-28]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民生问题最引百姓关注
- [ 02-28]两会期间北京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偶有轻度雾霾
- [ 02-28]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民生问题最引百姓关注
- [ 02-28]全国两会将改进交通管理维持交通正常运转
- [ 02-28]“两会”期间北京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预报准确率将提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