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讲履职故事:接地气 汇民声 建诤言

2013-02-27 14:57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说了不白说”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 陈怡霓

建言有质量,参政有成效,在广州形成了良性循环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五年。在广州,不仅划出了制度建设的轨迹,也留下了许多民主协商的故事。

2009年,我所在的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在当年的市政协全会上提交了《建议制定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提案,被列为当年的政协重点提案。为了促进提案的办理,我在当年8月带队到上海调研。在其后广州市制定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细则》中,我们的相关建议都有所体现。此后几年,我们持续关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先后就发展航运金融、创新穗港澳现代航运服务合作、实施海洋文化战略、发展海洋旅游、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等提出提案,都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采纳。

政协和民主党派的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并很好地落实到政府的具体工作中,这对政协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的参政议政热情是一种激励。建言有质量,参政有成效,在广州形成了良性循环。2012年,广州市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再次进行大联合大调研,围绕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广泛建言献策,共提出了41条建议。

人民政协建言立论,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说得准、说出成果。做到了这一点,政协就“说了不白说”。在2013年1月召开的广州市政协全会上,广大委员踊跃建言,敢说话、说真话成为风尚,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到投资项目建设审批,从开发建设南沙,到推进垃圾分类,参政议政涉猎广泛,政治协商成果丰硕。广州市主要领导称赞委员“有国际和全球视野”,“做事用心、思考用心,建议中肯、有见地”。

三江源的远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大河

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将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

三江源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2005年,国务院审议批准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央财政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2007年,我参加了全国政协的调研组,到青海实地考察了《规划》的落实情况。为评估工程建设的后续情况、形成新的政策建议,2008、2009年两年,我作为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率领调研组赴三江源区又进行了两次实地考察。

在两次考察中,我看到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有了很大的好转,但生态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难题仍未破解。

2008年调研后,我们撰写了《关于加快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的政策建议》,提出应启动建设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继续重点解决保护区群众生活、住房、就医、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投入机制,加强科技支撑,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保护试验区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

在2009年调研后,我们形成了更为细致的调研报告——《客观评价生态保护成效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工程》,提出应加快编制“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的综合规划、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示范与推广工程等建议。

中央领导同志在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由发改委牵头国务院14个部门共同研究委员的建议,并在制定政策时予以吸收。2010年,青海开始探索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三江源建立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2012年,《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编制完成并呈报国家发改委;今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将全面完成。

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在那片地区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看到那里生态文明工程实施的初步成果,看到国家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坚定举措,我知道,这番景象将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刘伊能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