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党报称中国养老金“缺口”风险被严重夸大

2013-02-22 07:30:14 周小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近日,巴克莱集团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养老金缺口的不明,未来将显著影响中国的政府性债务水平。此外,更有外国媒体援引国内研究机构发布的材料称,未来20年内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累计至10.9万亿美元,这将导致未来中国老无所依。至此,中国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中国养老金究竟有没有缺口?如果有,缺口究竟有没有这么大?对此,各研究机构和专家均表达了不同观点。仅从现实数据来看,专家认为,养老金当期不存在缺口问题,未来“巨大缺口将导致中国人老无所依”说,也是严重夸大风险,无充分事实依据,并未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是陷入了“刻舟求剑”的推论误区。

算总账尚有1.9万亿结余

近年来,尽管中国的养老金收缴和使用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去年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联合发布《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报告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该报告一经公布,立即引发舆论哗然。然而,根据人保部公布的2011年数据,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7万亿元,总支出为1.3万亿元,年末累计结存达1.9万亿元。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曾表示,总体上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于支出,当期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只有少数省(区市)当期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不抵支出,但有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都实现了收支平衡。

“就现实的数据来看,我们的养老金是没有缺口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一些机构关于缺口的说法是指未来的缺口,是一种推测和测算。现在养老金的发放是有足够基金支撑的,就现实发放来看,我们的社保基金是有结余的,是没有缺口的。

2万亿空账是怎么回事

那么,中国养老金到底存不存在缺口呢?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1.9万亿元的结余指的是现金流量,而18.3万亿元则是存量。现金流量有结余不代表没有亏损。

不过,在人保部专家何平看来,这两个数据并不是很矛盾。从目前看,算总账,养老金整体上结余两万亿左右,但是在一部分省市又是有缺口的。这是因为现在不是全国统筹,各地方平衡各地方的收支,所以中央财政还每年需要补贴1000多个亿给那些有缺口的省份,这是当期的情况。而将来养老金可能实行全国统筹,统一调拨资金,把结存的资金给那些有缺口的地方,这个情况就会得到缓解。

而在去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1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2156万亿元。

如果不存在缺口,那么2万多亿空账又是怎么回事?对此,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一方面,中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没有缴费就参保。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无法全部进入自己的个人账户,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增加储备坐实个人账户

何平表示,关于养老金缺口问题,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社会上吵得那么严重。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如果现行养老制度不变,养老金缺口放大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一总体趋势是确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解决未来养老金可能出现的缺口问题?何平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出路:一个是增加个人缴费,把个人账户坐实,使将来老年人的一部分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以缓解未来的一些压力。另一个是增加战略储备金,应该趁着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比较快、国有资产收益比较好的时候,留足了储备,以将来应对未来的缺口。

此外,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符金陵指出,中央财政将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应对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另一方面将配合人力资源部和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方面推动制度化改革。同时要推进全国统筹,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思路和方案。此外还将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金的水平与物价指数、与工资增长水平相适应,能够反映出物价变动情况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