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家庭农场”艰辛路 缺乏技术不懂市场成硬伤
2013-02-20 10:37 黄津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不懂市场亏老本 如此高的养猪利润,激励邹金城四处借款扩大规模。为了这个占地12亩的猪场,邹金城投入了20多万元下去,毕生心血倾注。到2009年,他的猪场达到年出栏近1000头生猪的规模。 但养猪的行情走势并不如他所愿望的那么美好。从2008年开始,生猪价格就开始了缓慢下跌,11元、10元……到2009年春节过后,已跌到9.8元。见价格低迷,他意欲涨到10元后再出手。 而随着当年媒体披露瘦肉精事件后,生猪价格更一落千丈,到了2009年4月初跌到7.6元,4月21日跌到了6.3元,几与2006年持平。“这个价格卖猪,没啥赚头了。”邹金城回忆说,2009年5月,生猪的整猪批发价已跌到了5块3,愁得他几天没吃好饭,老坐在猪舍前抽闷烟。 屋漏偏逢连夜雨。让邹金城备受打击的还在后头:下半年猪场的猪染上了高热症,200多头猪无一幸免全部填埋,多年积蓄一朝亏空,还欠下了20万元巨额债务。 回忆当时状况,邹金城直言“呼吸都感到痛。”他总结,经营农场如此惨败,一是不懂市场,掌握不了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二是生猪养殖粗放,技术不够过硬。 企盼蛇年迎丰收 背负巨额债务,面对生猪价跌、利润下降,邹金城仍把希望根植在农场上。“价格风波肯定会淘汰一批猪场,使养猪业重新洗牌。”他说,如何用好祖上留下的这10多亩山地,是整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希望。 跌倒后爬起来,邹金城充分吸取了教训,也遇上了好时机。受惠于农户小额贷款政策,2010年他借贷到8万元,解决了重新启动农场的资金问题。 为迅速了解市场动态,连打字都不会的大儿子邹锐买了电脑拉了网线。通过网络了解和分析市场行情,邹锐联系上了江苏的猪苗供销商,当年开始养殖石头猪和土杂猪,并通过网络学到了温床培育、生物发酵等先进的生猪饲养方式。 经营家庭农场是艰辛的。10年来,邹金城一家人没有聘用工人,夫妻俩吃住在农场,清晨6点起床忙活,每天干足12小时,落下了高血压、颈椎增生等疾病,甚少与孙儿共享天伦之乐;35岁的邹锐负责农场的脏累活,运饲料、洗猪舍、清粪便,天天忙到深夜10点。 资金、信息、技术逐步到位,邹金城的农场通过这几年的沉淀,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时机。至2012年底,20多万元债务终于还清。如今,他的猪场里的石头猪卖到15元每斤,存栏160多头,年出栏可望达到300头,销路无忧价格有保障,每头能赚600元许。 因此,邹金城的蛇年春节过得特别舒爽,盼望自家的农场能在蛇年实现大丰收。“家里这个农场,要靠全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才能出彩,”他还表示,如果政府能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问题上给予支持和提供服务,广大农村里的家庭农场必能越办越好。 |
相关阅读:
- [ 02-19]专家:家庭农场应防止全国搞一刀切 避免急于求成
- [ 02-19]家庭农场应避免急于求成
- [ 02-17]职业农民,不过仍然是“职业农民工”
- [ 02-17]资本不能带着污染一起“下乡”去
- [ 02-16]“家庭农场”让农业发展有了新的道路
- [ 02-16]一号文件首提扶持家庭农场 专家:不能靠行政推动
- [ 02-16]“家庭农场” 符合农业发展需要
- [ 02-14]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