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为中国发展敲警钟
2013-01-30 11:19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
分享到:
|
1月29日,北京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大部分地区将维持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27日以来,北京又遭遇一场雾霾天气,这已经是2013年1月以来雾霾第四次侵扰京城。新华网 李欣 摄 中国北方在浓雾中挣扎 【美联社北京1月29日电】今天,有害的严重污染两周来第二次把北京笼罩在雾霾中,迫使航空公司因能见度差而取消航班,促使市政府提醒居民待在室内。 首都建筑物的轮廓隐入白雾中,步行的人们戴上口罩,避免吸入这种浓重的刺激性空气。美国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最有害的污染物之一PM2.5的浓度为微克/立方米,比世卫组织规定的24小时安全水平高20多倍。 市政府建议居民尽可能待在室内,因为污染“严重”,还说由于无风,雾霾很可能无法迅速消散。 中国东部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米。国航取消了北京机场进出港国内航班14个。 【法新社北京1月29日电】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居民周二在令人窒息的污染中挣扎。北京空气污染指数爆表,警报称雾霾要到周四才可能散去。 首都市中心能见度降至200米左右。尽管政府警告市民如非绝对必要应留在室内,但许多过往行人仍戴着口罩在阴暗的雾霾中穿行。 记者走访了北京一处办公室,20名职员戴着防毒面具在办公桌前工作,污染的空气持续两天笼罩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受影响严重的河南,有车辆上午开着大灯在雾霾中照亮前路。郑州机场个航班取消。山东青岛主要机场一度被迫关闭,20个航班取消,近2000名旅客滞留。 这是今年至少第4次有如此浓密的雾霾笼罩中国北方,连官方媒体都一再表示愤怒。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月28日报道】在大清早,北京的空气有几小时是清新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西山。但早晨的交通刚一启动,天空又阴沉起来。空气中有股硫黄和煤炭混合物的刺鼻气味。200米外的高楼只能看到轮廓。行人用袖子捂着嘴,以免吸入危险的雾霾。这种情况在北京已持续三周。 在北京及华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从很多年前起微尘就已成为家常便饭。但现在,中国官方测量的污染值还是让中国公众震惊。 几周以来,北京的医院报告说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不断增加。协和医院一位医生说,脏空气对老人的影响尤为严重。他们当中很多人忽视了警告,仍按老习惯到户外晨练,“空气是一场灾难”。 高浓度的颗粒物早就不再仅仅限于大都市,而是存在于全国各地。在中国500个大中城市,只有不到1%达到世卫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路透社北京1月29日电】为迎战危险的空气严重污染问题,北京临时关闭了103家重点排污企业,并停驶30%的公务用车。 北京的污染问题已引发公众的广泛愤怒,但这些临时措施只会持续到周四。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29日报道】从2月日起,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空气污染的北京将提高新增车辆的排放标准,使之达到最严格的欧盟标准。 北京有500多万辆机动车。厦门大学专家林伯强说,提高排放标准“肯定将有助于帮助减轻北京的污染”。 【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网站1月28日报道】题:中国寻找雾霾原因 中国正逐步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但初步取得的效果似乎是在令污染增加而非减少。 中国各大城市已出现最严重的雾霾。空气污染与消费主导型经济间的关联并不仅仅因为中国对高污染能源煤炭的依赖。中国新一波消费带来了洪水一般的私家车,使污染源扩大。专家说,汽车尾气已取代工业污染,成为各大城市雾霾的最主要来源。 城市化和住房被视为发展消费经济的基础,但初期的效果可能与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非常相似。美国全国亚洲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卡尔·赫伯格说:“要完成这些城市发展任务,必须有钢铁、水泥、玻璃、化工制品、重工业及电力,这一切都会拉动煤炭消耗。真正降低能耗的是向服务业占更大比重的经济模式转变。”中国可能仍需5至10年才能感受到经济转型的环境效益。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1月28日报道】题:北京还要屏息至少20年 中国粉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消耗煤炭。“虽然中国从多年前起就大量投资可再生能源,但大部分能源仍来自煤炭,”绿色和平组织专家周荣(音)说。今冬还有个问题:东北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很长时间以来都没这么冷过。额外的取暖需求推高了煤炭消费。 另据绿色和平组织计算,像北京等城市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贡献率”为20%左右。北京市许诺到今年底将淘汰老旧机动车18万辆。到2030年,北京的PM2.5浓度要达到不足50微克/立方米这样的标准。 周荣认为这个目标“缺乏雄心”,尽管她理解为什么政府不能一夜之间关闭所有燃煤发电厂。因为中国仍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存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只要未来20年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涌入城市找工作,对钢铁、水泥和化工产品的需求就仍很高。这些产品来自污染空气的重工业。任何工业国家都必须经历这个进程,但周荣认为,北京人到2030年才能再次无忧无虑地呼吸空气,时间耽搁得太长了。“中国人在某个时候也会失去耐心。” 须防危及中国经济奇迹 【美国《财富》双周刊网站1月28日文章】题:中国的环境:经济死刑(作者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教授裴敏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环保人士、经济学家和中国问题学者一直都在对中国即将到来的环境灾难发出警告。这样一场灾难最终在今年1月中旬以一种引人注目的形式出现了——厚厚的一层有毒污染物笼罩住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使得北京的空气无法呼吸。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不过是又一次警钟。所有人都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是否最终会鼓起足够的政治意愿采取政策措施避免一场生态灾难,这样一场灾难无疑将导致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的环境恶化程度已经非常令人震惊。想想看: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估计,污染带来的损失达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其中包括过早死亡、卫生保健开支和物质损失。据估计,单是空气污染一项每年就造成70万人死亡。10条主要江河流域的监测站数据显示,40%的水资源被污染。土壤污染正威胁着中国的食物链。 考虑到几十年来对环境的忽视和中国对煤炭的严重依赖,很难让环境迅速发生显著改善。然而,中国政府可以采取全面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其中包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改变现有经济政策,增加环境领域的投资,动员媒体和民间社会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以现代的污染控制技术改造中国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电厂将会大大降低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对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采取更高的清洁能源标准肯定也会带来一定作用。目前城市污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车辆造成的。 中国需要将经济发展重点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向更节能的高技术服务行业转变。 中国还需要加大对环境领域的投资。目前,中国每年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为91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这还远远不够。为了弥补过去投资不足带来的后果,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 -4%用于环境保护。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改进——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产业政策转变、提高环保开支——都不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除非中国政府变得越来越乐于提供消息增加透明度,并允许媒体和民间社会在环保问题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的理由是确凿的。问题是中国的执政党是否将真的采取行动,无论是为了这个国家还是其自身的长期生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