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八项规定”不能陷入反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之中
2013-01-22 11:0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十分鼓舞人心。人们在不断触感到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与经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强国梦、复兴梦离我们是如此接近。这些美好愿景极大提高了整个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可愿景再好,它并不等于现实,要把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就必须找到实现路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一席话一语道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不断实干中丰富与发展起来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需要更好、更有效的实干精神。可实干从哪里开始,又以什么为抓手?为此,中央政治局特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八项规定”)。那么应如何理解“八项规定”的重大意义,如何避免陷入反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圈套之中,人民网记者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生平教授。 他认为,“八项规定”可谓及时,它让人们从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兴奋中迅速转移到实际工作中来,也反映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精神作风。谈到如何贯彻落实与执行“八项规定”,他指出,落实“八项规定”首先必须需要从十八大精神出发,联系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奋斗目标,需要联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这个角度讲,当前贯彻落实与执行“八项规定”至少要把握以下意义: 第一,它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之中,放到调查研究和深入实际问题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但更多的是我们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发言权。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另外,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实际工作中有不少问题需要化大力气去解决,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思路与新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腾出时间,亲力亲为。 第二,它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在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中高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离不开人民的智慧与意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中潜藏着无穷的智慧,要调动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的智慧,就必须更好地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为人民服务光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是不够的,需要深入到群众之中,用群众的语言与行为方式与他们打成一片,切实地解决群众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也不断深入群众之中,但他们却很难得到群众的真情实感。这并不是他们不亲民,也不是他们不作为,而是他们没有用亲民的方式与作风亲民。当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前呼后拥,车队成群,官话连篇时,尽管他们与群众的身体距离拉近了,却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在不少群众看来,与其说自己是事件的中心,不如说是领导与权力是事件的中心。只有当领导干部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喜欢的方式与群众交流,只有当权力不再被仰视时,才算真正融于群众之中,并最终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理解与帮助。 |
相关阅读:
- [ 01-23]刺眼的“剩”宴——新华社记者酒楼餐厅暗访记
- [ 01-21]改作风八项规定全国落地 各地各部门细则相继出台
- [ 01-21]三明市委办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办法
- [ 01-19]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星级酒店年底遭遇政府退单潮
- [ 01-14]福建日报今日论坛:八项规定亟须配套改革跟进
- [ 01-11]转作风,更要防“变通”
- [ 01-02]17省份出台细则落实改变工作作风八项规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