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如何破解南方供暖"冰"局

2013-01-16 16:46   来源:新华时政  责任编辑:林洪熙 林洪熙  
分享到:

核心提示:近来,据中央气象台资料,中国正在经历28年来最冷的冬天。中国南方多省区低温天气持续,普遍缺乏供暖设施让大家叫苦不迭。南方供暖问题再一次被公众高度关注。南方到底该不该供暖,实行半个多世纪的“供暖线”该不该重新划定,国家财力及能源供给能不能支撑南方集中供暖,怎么实施集中供暖?诸多问题经媒体抛出。从感情上讲,支持南方供暖的人占据绝大多数,毕竟每一个寒冬总归是让人畏惧的,但客观而言,要想实现南方供暖,又存在很多严峻的现实困境。或许,这个时候,我们要多想想,多论证,避免草率决策,因为它的确是一个大工程。如何寻求一个既能让南方冬天不再冰冷,又能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妥当方式来破解这一困境,是当务之急。

南北供暖,一条线的距离

  历史成因一“线”分冷暖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介绍,1908年,中国地学会(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在《地文学》中,从自然地理分区角度,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它是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带。秦岭对冷热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低温时间持续较短。

这条线的初衷,是为当地建筑和农作物种植做参考。

据主管城镇供热的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上世纪50年代,“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

这就是中国“南北供暖线”的来源。

“南北分界线”上看供暖之辩

“秦岭淮河”一线定南北。在这个28年来最寒冷的冬天里,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供暖线”成为焦点。淮河横过的江苏淮安市,连同所在的江苏省,分处线之南北,却一直是供暖政策里的“南方地区”。

“线”上的淮安:供暖交给市场

淮安横贯南北分界线,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以北就稍微冷一些,越往北多是0℃以下。上世纪50年代,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了北方集中供暖区。而正处分界线之上的淮安以及它所在的江苏省,均不设集中供暖。在讨论正酣的集中供暖话题上,有关部门和企业是纠结的:淮安这个中间地带,说南不南,说北不北,只能交给市场去确定未来。

“线”北的徐州和连云港:补贴力度决定供暖覆盖

苏北的两个最发达城市,徐州已于2010年起由市政府主导,下拨财政补贴推广集中供暖,连云港同样由市政府主导,推行集中供暖多年。记者获悉,包括徐州和连云港在内的江苏各地,均由市场企业提供集中供暖服务,推行成效的区别在于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以及市场的接受程度。

一个城市 三种温度

1月9日,淮安市区的户外气温为2摄氏度,在集中供暖为“可选项”的当下,记者带着温度计,进入三个不同供暖条件的家庭,体验他们的过冬生活。

集中供暖户(室温:20℃):每年交3000多元暖气费

浦东花园是淮安的高档小区,居民楼里均设有供暖管道。敲开B06栋的王小姐家门,暖流扑面而来。王小姐2005年搬入此新居,当时的暖气安装费大概7000多元,“现在估计要10000多元”。120平方米的3室2厅里,共有6套暖气片。“每年交3000多元暖气费,价格可以承受,家里也很温暖,最舒服的是浴室。”王小姐告诉记者,小区里有些人家也装了暖气片,但没有开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消费观念不一样,有的人为了省钱,宁愿用空调。”

空调取暖户(室温:4℃):空调不能暖及浴室

再过几天,就是范成泰在淮安出生后的第80个年头。他退休前是淮安市水利局的副总工程师,也是淮安市“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范成泰的家有60平方米。老先生家的卧室床上是叠得整齐的被子,被褥下是一张电热毯。床尾放着远红外取暖器,墙上挂着空调机。拉开窗帘,阳光直射入卧室,老先生告诉记者,今天有太阳,还暖和一点,可以不开取暖器。

老弱低保户(室温:2℃):去年用上电暖器

黄河南社区的低保户有100多户。1月9日下午,寒风阵阵,路边的冰碴堆在一起,凝结成块。在窄巷的一间平房里,记者见到刘从华,老太太浑身穿得浑圆,深红色的毛线帽子下,是浓密的银白色头发。穿过不及1.8米的窄门,是70岁的刘从华10多平方米的家,外面是厨房和厕所,里间是卧室,一张大床上放着两张褥子、两床被子、两个枕头。床边大桌上放着烧得橙红的600瓦远红外取暖器。取暖器前,是她72岁的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徐维礼,除了上厕所和睡觉,他整天不离桌前半步。去年是两老一辈子第一次用上电暖器――女儿离婚了,清理家电时拿给他们。

南方供暖,困境在哪里?

  南北方民众过冬形象图

试水遇阻 集中供暖遇能源紧缺

南京、杭州、武汉、扬州、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过去几年陆续施行部分小区集中供暖。武汉2006年启动“冬暖夏凉”工程。2010年8月,《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不过,据媒体报道,武汉“冬暖夏凉”已三次爽约。这个冬天,原定于2012年12月1日供暖的一些小区,直到12月中旬才开始供暖。据负责供热的武汉德威热力公司项目经理凯华介绍,供暖延迟,是卡在了能源环节。武昌电厂因天然气供应短缺未能履约,后来由煤炭发电的青山电厂代为供热。凯华介绍,中石油、中石化近期调配至武汉的天然气每日仅300万立方米,缺口上百万立方米,为保居民用气,只得大幅压缩热电厂供气量,电厂也就无热可供。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介绍,武汉非冬季每天用掉230万立方米天然气,进入冬天,每天剧增200万立方米。若是全城200多万户家庭都集中供暖,增加的天然气用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遭遇能源瓶颈,武汉并非孤例。国家发改委的杨利民介绍,根据他到南京、合肥等城市考察,部分小区暖气管道都铺设好了,但供应问题还没有解决。

 

能耗难题 南方建筑不宜集中供暖?

2012年3月,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公开表态,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不然对能源消耗是个巨大威胁。1月11日,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认为,如果南方复制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去年,江亿的课题组完成了“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研究结果为中国建筑总能耗画了一条“红线”:不能逾越10亿吨标准煤。

2012年,中国建筑用能总量已超7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人口将从目前的6.7亿增加到10亿,而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在10亿至20亿平方米。他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数据,我国南方地区城镇需要供暖的住宅约70亿平米,如果全采用集中供热,与目前比较,每年能耗要增加5000万吨标煤。

另外,南方建筑特点被认为不利于保温,将带来更大能耗。1月10日,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叶利荣介绍,北方墙体砖层厚度一般为37厘米,俗称“三层砖”;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厘米,俗称“两层砖”,保暖性能更差。

同时,专家们认为,南方冬季短,投资巨大的集中供热设施将大部分时间空闲。

建设成本 经济投入难以承受?

能源供给的限制之外,经济投入巨大,也是南方集中供暖被反对的焦点。

国家发改委杨利民介绍,现在普遍观点,南方集中供暖涉及一大笔基础投入,对一些经济基础不太好的地区,会带来不小压力。地方政府、用户承受上会有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要适应集中供暖,南方必须进行大规模热源、输送管道建设,以及房屋改造。其工程量将不亚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指出,很多南方城市楼盘建造时并无集中供暖方面设计,如进行楼盘改造,成本极高。南方集中供暖的支持者们则认为,政府应当对该项目提供类似北方的财政补贴。张晓梅曾在提案中呼吁,由国家、省两级投入建设资金,并将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南方供暖,怎么才能可行?

  南方图景:分散式采暖与新能源

杨利民认为,南方得采用适合南方特点的分布式采暖。

据统计,武汉目前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为主,另有部分燃气空调、地源热泵供热,还有约6万户居民安装了分户式采暖系统。据报道,在南通一些小区,采用了污水源热泵(以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的一项制冷制暖新技术),或地源热泵(利用地球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能源技术)集中供暖。

江亿认为,南方冬季温度不是很低,非常适合采用各类热泵技术供暖,这些技术适合分户或分栋的分散供暖方式。他认为,这一方面节省能源,他称,分散供暖,每平方米每冬季只需5公斤标准煤,是大规模集中供暖所耗能源的一半。另外用户经济负担也更节省,以100平米住宅为例,采用空调热泵方式,每冬季约需600元;燃气壁挂炉,每冬天1000元;集中供热,每冬季1500元。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总裁萧评,看好新能源的应用。“你能想象,一栋建筑的玻璃幕墙可以建筑提供电力和保暖吗?”江亿说,北方集中供暖本身存在较大沉疴。根据大量实测,北方集中供暖导致的“过量供热”造成相当于总供热量15%—30%的热损失。

在北方,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供热改革”,实行供热量可调节,把按面积收费改为按供热量收。但由于技术、体制、机制诸多原因,“热改”成了“比房改还困难的改革”。萧评乐观估计,也许再过10年,南方的冬季采暖效果将超过北方,到时候,北方兴许会反过来向南方学习。

南方供暖,不妨从新建小区试起

近日,大范围雨雪天气袭击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地,“南方要不要送温暖”成为网上网下关注的热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捍卫传统供暖“红线”,还是推动供暖“福利”南下,一时难有定论。身处南方的记者觉得,不妨先从新建小区试起,让各方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集中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原来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考虑集中采暖设施建设,实施供暖的工程投资相较北方而言要大得多。此外,一些专家担忧,供暖还可能涉及我国能源“红线”,不应仓促上马。

专家对于集中供暖的谨慎,对有关部门而言,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但是,面对民众的供暖呼声,也不能“听之任之”。所以,可考虑鼓励在一些新建小区,利用地热、天然气、热电联产等多元化热源,通过分散式集中供热,试水“南方供暖”。

相比北方的大面积集中供暖,新建小区内的分散式集中供暖所需能耗较小,同时,这种企业运作的供暖方式,不会给公共财政增加负担。如果集中供暖效果理想,政府部门可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为下一步开展区域性集中供暖创造条件。

南方集中供暖:让数据说话

这注定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事,它不是一两位专家提些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几条举措,很快就能落实见效的。这里面有待论证的东西很多。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小半个中国、千万百姓的利益,甚至会间接影响全国百姓的利益。所以,需要周密、严格论证。在充分论证、听取多方意见之前,别急着拍板,避免草率决策、漏洞百出、贻笑大方的尴尬与遗憾。

在尚未论证清楚、账目还没算明白之前,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么一件大事,慎重从事并不是推卸责任。同时,慎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拖延。现实中,南方部分“非富即贵”小区已然在享受集中供暖的惬意,这样的新闻报道出来后,可能会让公众多了一层“贫富有别、冷暖不同”的公平焦虑。因此,加快试点,论证过程放在桌面上讨论,让百姓知情建言献策,我们后面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南方供暖需仔细算账 最佳路径是因地制宜

新年伊始,寒冷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南方实现集中供暖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随着南方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关于南方应不应该供暖异议已经不大,关键是如何供暖。需要算算经济账、资源账和民生账,探一探南方实现供暖的最佳路径。

王珏林指出,现在南方实行集中供暖还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经济问题,比如补贴难,集中供暖带有惠民性质,对于南方的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二是资源紧张,现在南方的电力、北方的燃煤都比较紧张,全国都实行集中供暖将会让资源更加紧张;三是设施问题,集中供暖需要大面积的设施建设,对于南方既有建筑而言,还没有供暖配套,这是一项庞大的改造工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